[实用新型]带扰流板的废气净气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42033.8 | 申请日: | 2014-01-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084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金钟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三技贸易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47/12 | 分类号: | B01D47/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红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4214 | 代理人: | 吴世民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扰流板 废气 净气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废气处理装置,具体的说是一种可以有效除去工业废气中所含粉尘、细小颗粒物的带扰流板的废气净气器。
背景技术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会有工业废气产生,而所产生的废气中一般均带有粉尘或是其它细小颗粒物。含尘工业废气或产生于固体物质的粉碎、筛分、输送、爆破等机械过程,或产生于燃烧、高温熔融和化学反应等过程。前者含有粒度大、化学成分与原固体物质相同的粉尘,后者含有粒度小、化学性质与生成它的物质有别的烟尘,含尘废气如不经处理便直接排入大气中,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
为过滤、处理含尘工业废气中的粉尘或细小颗粒物,现有的方式一般是采用废气处理装置,更为具体的是通过废气与水相互混合,使粉尘或细小颗粒物溶于水中,从而达到除尘过滤的效果。
现在的废气处理装置,其一般由袋式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排气扇以及净气器顺序连接构成,含尘工业废气依次通过袋式过滤器、活性碳过滤器进行初步过滤,再经由排风扇加压送入净气器中与水混合,实现最终过滤除尘。
现在的废气装置中,其净气器内一般会在垂直方向上左、右交替多块导水板,如图1所示,水在导水板上与废气接触,将废气内的杂尘过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废气与水接触面较小,水与废气间的混合不充气,过滤效果不佳,常常使得过滤出的工业废气仍带有较多的杂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以使水与废气充分混合,实现废气除尘过滤的带扰流板的废气净气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带扰流板的废气净气器,其包括有壳体、混合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主气道、副气道;所述主气道夹于两副气道间;所述主气道上部与进气管相连通;所述主气道底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气口与两副气道相连通;所述主气道内设有至少一个混合装置;所述副气道上部设有水过滤器;所述两副气道的下部设有排污口与安装在壳体外壁面上的污水排出管相连通;所述两副气道的底部安装有一下弧形扰流板;所述下弧形扰流板上方安装有一与其对应配合的上弧形扰流板;所述混合装置由一对导水板以及一个水分散板构成;所述两导水板对称安装在主气道侧壁上,形成一底部开口的V字形导水机构;所述两导水板与主气道侧壁相连的一端上设有出水口;所述水分散板呈倒V字形,其安装在导水机构正下方。
本实用新型工作时,通过混合装置将水引导打散与进入主气道内的含尘废气混合,再经由排气口进入副气道内,更为具体的说,含尘废气从进气管内进行到主气道内,与从出水管中流出的水进行第一次接触混合,实现第一次处理,经第一次过滤后的废气再与从出水管流出的水进行接触混合,实现第二次处理;而后,经两次过滤后的废气再到达副气道下端的扰流机构,此时从出水管流出的水以及经两次过滤后的废气一并进行副气道,在副气道内的下弧形扰流板与上板形扰流板对应配合下,使水旋转、扰流,再进一步与废气混合,实现第三次处理。在净气过程中,随着水量的不断增加,副气道内的水位升高,使得溶尘后的污水通过排污口进入污水排出管送出,同时,副气道内的水过滤气对排出的废气中所含水分进行过滤,保证副管内的水不蒸发流失,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可根据废气含尘量的不同,调节进气量调节板,进入副气管内的废气量进行调节,保证除尘效果,即本实用新型通过由两侧出水管排水进行一次处理,再从出水管排出的水以及一次处理增加的水进行二次处理,最后由上下弧形扰流板进一步对水与汽混合体作最终处理,从而实现水与废气的充分混合。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主管道内设备的混合装置可使得水与含尘废气充气混合,水与废气会进行多次混合,使得单位水的除尘效能得到极大提高,除尘效果明显,可适用于各类含尘废气的过滤。
附图说明
图1是传统净气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透视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标号分别是:(1)主气道,(2)副气道,(3)进气管,(4)下弧形扰流板,(5)上弧形扰流板,(6)水过滤器,(7)导水板,(8)水分散板、(9)出水口、(10)出水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为方便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理解,现结合图2举一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出进一步的解释。
一种带扰流板的废气净气器,其包括有壳体、混合装置;所述壳体内设有主气道1、副气道2;所述主气道1夹于两副气道2间;所述主气道1上部与进气管3相连通;所述主气道1底端的两侧分别设有排气口与两副气道2相连通;所述主气道内设有至少一个混合装置;所述副气道上部设有水过滤器6;所述两副气道2的下部设有排污口与安装在壳体外壁面上的污水排出管相连通;所述两副气道的底部安装有一下弧形扰流板4;所述下弧形扰流板4上方安装有一与其对应配合的上弧形扰流板5;所述混合装置由一对导水板7以及一个水分散板8构成;所述两导水板7对称安装在主气道侧壁上,形成一底部开口的V字形导水机构;所述两导水板7与主气道侧壁相连的一端上设有出水口9、10;所述水分散板8呈倒V字形,其安装在导水机构正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三技贸易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三技贸易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203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