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内置式颈部按摩器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41067.5 | 申请日: | 2014-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404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韩道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久工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久工实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H23/04 | 分类号: | A61H23/04 |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曾耀先 |
| 地址: | 238201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置 颈部 按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活器械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可折叠的内置式颈部按摩器。
背景技术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工作、生活节奏也越来越快,工作压力也原来越大,放松休息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久而久之,就会感到身心疲惫。特别对于长期伏案工作的人群,劲椎长时间处于一种特定状态,颈部肌肉也长期处于非协调受力状态,颈后部肌肉和韧带易受牵拉劳损,再加上扭转、侧屈过度等,极易导致颈椎病。
由此,现在市面上也出现了针对颈、肩部按摩的按摩器,但这些按摩器按摩形式单一,对颈部不同的部位不能进行针对性的按摩,且占地方,收放不便,没有较强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轻巧、便捷且可以折叠收放的内置式颈部按摩器。
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式颈部按摩器包括一固定板与一按摩组件,所述固定板上形成有一容置槽,所述按摩组件内置于所述容置槽内;
所述按摩组件包括一活动板及一气囊组,所述活动板的一侧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固定板的容置槽内,所述气囊组包括复数个气囊,且所述复数个气囊分别设置于固定板与活动板上。
所述气囊组包括第一气囊、两第二气囊与两第三气囊,第一气囊设于固定板与活动板之间,所述活动板上设有两第二气囊,所述两第三气囊分别对应设置于所述两第二气囊上,且两第三气囊相互靠近的侧边连接于所述活动板。
所述活动板通过一连接装置可转动的连接于所述固定板,所述连接装置包括:
一L形件,所述L形件包括一第一连接板与垂设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固接于所述固定板;
一铰接件,所述铰接件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一第三连接板与一第四连接板,且所述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之间设有一扭簧,所述第三连接板固接所述第二连接板,所述第四连接板固接所述活动板。
本实用新型由于使用以上技术方案,使其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安置好颈部按摩器后需使用时,首先将第一气囊充气,使活动板与固定板成一定角度,且这个角度通过调整充气量进行调整,此时,作用在第三连接板与第四连接板上的扭簧会产生弹性形变,接着将第二气囊充气,在充气过程中第二气囊将第三气囊顶起,使第三气囊与活动板之间形成一定的运动角度,最后将第三气囊充气,第三气囊充气时向内挤压可按摩颈部。当无需使用时,将三个气囊内的空气释放,回到初始状态。本实用新型的内置式颈部按摩器不仅操作方便、结构简单,且可折叠使用,不用时可隐形,可根据实际需要方便地调节角度,同时也便于收藏与挪动,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按摩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器的第一状态侧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器的连接装置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器的第二状态侧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器的第三状态侧面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颈部按摩器在使用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气囊未充气时的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利于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的了解,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进行说明。
结合图1与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颈部按摩器,包括一固定板1与一按摩组件2,固定板1上形成有一容置槽11,所述按摩组件2内置于容置槽11内,按摩组件2包括一活动板21及一气囊组22,固定板1与活动板21间通过一连接装置3转动连接,如图3所示,该连接装置3包括一L形件31和一铰接件32,L形件31与铰接件32上分别设有复数通孔4,以便于固定使用,L形件31包括一第一连接板311与垂设于第一连接板311的第二连接板312,其中第一连接板311固接于固定板1,铰接件32包括相互活动连接的一第三连接板321与一第四连接板322,且第三连接板321与第四连接板322之间设有一扭簧5,第 三连接板321固接第二连接板312,第四连接板322固接活动板21。
结合图4至图6所示,气囊组22包括第一气囊221、两第二气囊222与两第三气囊223,第一气囊221设于第一连接板311上且夹设于固定板1与活动板21之间,活动板21上设有两对称的第二气囊222,对应第二气囊222的位置上分别设有该第三气囊223,且第三气囊223相互靠近的一侧边连接于第二气囊222中间的活动板21上,使两第三气囊223成扇形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久工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久工实业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久工科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上海久工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10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丁醇新型环保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超薄电子产品的热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