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40720.6 | 申请日: | 2014-0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王伟;段娜;杨新园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B17/34 | 分类号: | A61B17/34;A61M25/06;A61M1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710000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连续 神经 阻滞 专用 刺针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尤其涉及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
背景技术
医学穿刺针是常用的一种装置,常用的专利穿刺针是200610108072.3,但是有如下缺点:
1.容易脱出来;
2.药物起效时间长;
3.固定不稳固;
4.药物发挥的范围小;
5.无法二次缓释麻醉。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为了提供一种功能更强大的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具体目的见具体实施部分的多个实质技术效果。
为了达到如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包含引导针和引导针外部的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为透明管,所述导管外部包含可充入液体的膜,所述膜为软质且可紧贴导管外部也可分离,所述膜靠近引导针的针头的部分为突起的膜,其远离针头逐渐贴近导管的壁,该膜包含内部空间,包含一个注射口。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突起的膜端部有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管在靠近针头的出口包含朝内的缩径凸起,所述缩径凸起朝向导管的出口壁厚逐渐变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管包含中部的针孔,引导针能够容置于针孔中,还包含针孔两侧的导引流向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引导针中部包含针内分隔壁,针内分隔壁将引导针的内腔分为两个分针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引导针中部包含一个杆,所述杆伸出针头,杆端部为尖顶,杆和引导针的内壁有一个以上的分割片形成多个腔室。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管的管壁内包含一个内嵌的金属丝,金属丝伸出管壁的两端,金属丝远离针头的一端连接神经刺激仪。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管靠近针头的管壁上包含一个以上的分散孔。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管外壁上包含突起,所述突起内镶嵌有药物颗粒。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所述导管外壁上包含花纹。
采用如上技术方案的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有如下有益效果:固定稳固,不会脱落,发挥范围广,可以缓释,生效快。
附图说明
为了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进行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新型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新型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新型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新型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新型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新型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1.导管;2.凹槽;3.挤压凸起;4.引导针;5.外贴膜;6.缩径凸起;7.针头;8.针孔;9.导引流向孔;10.针内分隔壁;11.分针孔;12.臂丛神经。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说明,实施例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实用新型基于200610108072.3改进而来。
图1中,导管1容易掉出来,且施药不方便,施药时间长,且效果不好。
结合图3,实施例2;连续臂丛神经阻滞专用穿刺针,包含引导针4和引导针外部的导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1为透明管,所述导管1外部包含可充入液体的膜,所述膜为软质且可紧贴导管外部也可分离,所述膜靠近引导针的针头7的部分为突起的膜,其远离针头7逐渐贴近导管1的壁,该膜包含内部空间,包含一个注射口。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是能够从外部的注射口向内部注射药物,药物能撑起膜,从而造成部分突起,进而形成突起和人体肌理组织和相互配合,使得物质不会掉出来。
使用的时候,当导管和针往肌理里边送的时候,膜为软质且紧贴导管,不会造成阻力。
所述突起的膜端部有孔。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是能够进行缓释,注射的药物能够在孔中不断进行缓释。
结合图4,实施例3,所述导管1在靠近针头7的出口包含朝内的缩径凸起6,所述缩径凸起6朝向导管1的出口壁厚逐渐变薄。本处的技术方案所起到的实质的技术效果是突起能够将药物的流速进行调整,并且采用弧形的内壁形状导向将药物散发的范围更大。本处的针头为一侧尖的形状。
结合图5,实施例4,本处的实施例和实施例3的区别是针头7中部突起较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未经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072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松解型骨折内固定系统
- 下一篇:椎间孔安全骨刀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