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组驱动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40362.9 | 申请日: | 2014-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35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秦广乐;秦沛阳;李云;蒋小伟;胡晓磊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1/28 | 分类号: | A61M1/28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朱显国 |
| 地址: | 222006***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腹膜 透析 设备 驱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特别是一种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组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已知,当肾功能衰竭到肾无法充分起作用的程度时,病人需要通过透析治疗来维持生命。目前主要的两种被使用的透析方法是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
血液透析是通过将病人的血液穿过透析设备的人工肾脏来清洁血液的,对设备要求很高,而且需要到医院等执行此治疗的中心去。而腹膜透析使用病人自身腹膜作为清洁血液的介质,不需要使用昂贵的医疗设备,减少治疗成本。然而目前采用的腹膜透析方式为传统的人工透析,使透析液依靠重力通过管线进入病人的腹腔中,这种方式依然需要占用大量的医疗资源,且病人治疗时的舒适性很差,同样病人需要到专门的治疗中心进行治疗。因此急需能够改善上述人工透析缺陷的自动腹膜透析治疗设备。而本实用新型涉及的自动腹膜透析设备需要驱动治疗管组,通过治疗管组实现将透析液注入和引出肾脏病人的目的,而治疗管组作为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的关键部件,要发挥作用,必须提供一种驱动该管组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驱动治疗管组的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组驱动装置。
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一种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组驱动装置,包括后壳体、气袋、气压激发元件、固定板、止动块、按钮锁、铰链和门;气袋设置在后壳体内部,气压激发元件紧贴气袋设置,固定板在气压激发元件的一侧与后壳体固定连接,且固定板开有与气压激发元件形状相适应的孔,制动块固连在固定板上,门在与制动块的同侧固连有按钮锁,按钮锁与制动块配合,门的另一侧通过铰链与固定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显著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将气源作为动力驱动治疗管组能够显著缓解病人治疗时候的疼痛感,提高舒适性。
(2)本实用新型使用气囊压紧管组能够达到很好的密封效果,增加可靠性。
(3)本实用新型使用按钮锁操作简便,能够降低治疗管组安装的复杂性。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组驱动装置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治疗管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组驱动装置装入治疗管组工作时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
本实用新型一种自动腹膜透析设备管组驱动装置,包括后壳体1、气袋2、气压激发元件3、固定板4、止动块5、按钮锁6、铰链7和门8;气袋2设置在后壳体1内部,气压激发元件3紧贴气袋2设置,固定板4在气压激发元件3的一侧与后壳体1固定连接,且固定板4开有与气压激发元件3形状相适应的孔,制动块5固连在固定板4上,门8在与制动块5的同侧固连有按钮锁6,按钮锁6与制动块5配合,门8的另一侧通过铰链7与固定板4连接。
固定板4通过螺钉与后壳体1固定连接。
止动块5通过螺钉与固定板4固定连接。
结合图3:
打开门8上的按钮锁6,装入用于透析的治疗管组9,治疗管组9位于固定板4和门8之间;图2所示的治疗管组是目前的用于透析治疗的装置,外部封装有薄膜,薄膜可以产生形变,管组内部分布有管道线路,透析液可以在内部流通。本实用新型工作时给气袋2充气,气袋2膨胀迫使气压激发元件3向治疗管组方向移动,压紧治疗管组,按钮锁6抵住止动块5,从而使气压激发元件3和治疗管组9充分接触,实现密封作用。同时采用按钮门锁,使门体开关方便。自动腹膜透析设备向气压激发元件3输入正压和负压气源,通过气压激发元件内部的气孔激发出来,作用于治疗管组上相应位置的薄膜,薄膜在正压和负压的作用下分别实现向外扩张和向内吸附,从而将气源转化为动力,通过在腹膜透析设备和病人之间泵送流体从而对病人执行透析治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江苏杰瑞科技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4036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