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立体发光字制字机的弯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9997.7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14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张禾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张禾伟 |
主分类号: | B21D5/00 | 分类号: | B21D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101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立体 发光 字制字机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广告字技术领域的一种机械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弯弧装置,具体是指一种用于立体发光字制字机的弯弧装置。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如今随着社会进步,人们对广告要求也逐步提高,从最初的平面印刷广告已经逐步迈向立体声光电有机结合的广告,从而提高广告的吸引力和人们对广告的认知力,提升广告效应,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伴随着广告行业创新发展的同时,广告制造设备也有了逐步的创新,但是,随着人们对现有设备的使用,发现很多设备存在一些不足和弊端。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篇公开号为“CN203076383U”,名称为“立体发光字围字机的弯弧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所述的立体发光字围字机的弯弧装置包括弯弧套,所述弯弧套的前部设有板材进口,所述弯弧套的后部设有板材出口,所述板材进口与板材出口之间的弯弧套内设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开设有供板材通过的通道;所述通道的进口和出口的两端均设有导向滚珠,所述导向滚珠转动安装于所述导向板上;所述导向滚珠的直径大于所述导向板的厚度;所述弯弧套位于板材出口两侧的侧壁上分别转动安装有压弯滚珠;所述弯弧套的内壁为弧形。
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篇公开号为“CN202045217U”,名称为“立体发光字围字机的弯弧装置”的实用新型专利,该专利所述的立体发光字围字机的弯弧装置,包括相对设置的两个安装座,所述的两个安装座之间设有两个截面形状为圆形的立柱,所述的两个立柱分别转动安装于所述的两个安装座之间;所述的每个安装座上设有两个盲孔,所述立柱安装于所述盲孔中;所述立柱的两个端部为球面状,所述立柱的端部伸入所述盲孔内;所述立柱的端面为平面,所述立柱与安装座之间设有球形滚珠,所述滚珠设置于所述盲孔内。
无论是上述专利还是市面上现有的立体发光字围字机,虽然都能够对板材进行弯弧,但是弯弧后的板材表面存在很多竖直布置的直线划痕,影响发光字表面的美观程度,这主要与弯弧用的弯弧杆形状结构有关,现有的弯弧杆为了提高弯弧效果,将弯弧杆的截面形状设计为圆形或者是表面带有利刃结构的形状,提高弯弧,减小回弹,但是严重影响了弯弧后的表面美感,同时破坏了发光字板材的表面涂层,如果直接暴露在外界环境中使用,容易生锈腐蚀,为了避免生锈腐蚀,药在表面喷涂一层防锈漆,增加了制造成本或制造的复杂工序。
此外,弯弧用的夹持板是后期通过组装而成,间隙调节存在较大误差,现有的弯弧杆 为左右两根,分别用于左右方向的弯弧,制造成本较高,使用不便,同时还具有误差大的问题,弯弧后的字体精度不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弯弧精度高、弯弧后的板材表面无竖直划痕的用于立体发光字制字机的弯弧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提供如下一种用于立体发光字制字机的弯弧装置,包括机架、组成机架的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机架上设有的夹持板、位于夹持板的出料端设有的弯弧底座、以及贯穿弯弧底座的弯弧杆,所述弯弧杆的横截面为扇形结构。
采用以上技术方案,扇形结构横截面的弯弧杆是经过理论计算与实际经验结合而设计出的,弯弧后的板材表面光滑,无任何的竖直布置的直线划痕,提高了弯弧质量,避免了板材涂层的破坏,减少了制造立体发光广告字的工艺流程,增加了效率,提高了使用寿命。
所述弯弧底座上设有与弯弧杆截面形状相配合,且可使弯弧杆上下移动的安装孔。采用本技术方案,设置与弯弧杆横截面形状相配合的安装孔,提高了弯弧杆运动时的精度,有益于提高制造立体广告字的精度。
所述弯弧杆底部接有升降气缸。采用本技术方案,有益于提高弯弧杆的动作速率,并且压缩气体来源方便,通过升降气缸控制弯弧杆的升降高度,可对不同宽度的广告字进行弯弧,弯弧范围更加广泛,使用范围广泛,利用率高。
所述升降气缸上设有转向轮,转向轮上接有第一传动齿轮,第一传动齿轮上配合设有第三传动齿轮,第三传动轮上接有伺服电动机。采用本技术方案,通过齿轮和伺服电动机传动,传功效率高,传动精度高,传动较为稳定,动作迅速,噪音小。
所述第一传动齿轮上设有贯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从动轴,且位于上连接板上表面的从动轴端部设有第二传动齿轮;所述第三传动齿轮上设有贯穿上连接板和下连接板的主动轴,且位于上连接板上表面的主动轴端部设有第四传动齿轮。采用本技术方案,传动轴与从动轴均采用双齿轮传动,使传动更加平稳,传动精度更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张禾伟,未经张禾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999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大通径丢手悬挂封隔器
- 下一篇:抽油井口自动跟偏盘根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