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低烟无卤柔性超屏蔽控制线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8511.8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8720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0 |
发明(设计)人: | 赵兵;缪士群;程永胜;鲍时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华茜电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1/00 | 分类号: | H01B11/00;H01B7/17;H01B3/30;H01B7/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市长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9 | 代理人: | 刘勇;杨静 |
地址: | 238300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低烟无卤 柔性 屏蔽 控制 线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线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烟无卤柔性超屏蔽控制线缆。
背景技术
控制电缆主要用于传送控制、测量等信号,适用于工矿企业、能源交通等部门控制、保护线路等场合。现有技术中,控制电缆的结构强度往往不能满足使用需求,常常会造成控制电缆在运输或安装使用过程中遭遇侵蚀或损坏,降低了电缆的使用寿命。同时传统的控制电缆结构较简单、使用材料不环保,导致发生火灾时,电缆自身燃烧产生的烟气对人体造成伤害等现象时有发生。
抗电磁是指设备或系统在所处的电磁环境中能正常工作且不对该环境中任何其它事物构成不能承受的电磁骚扰的能力。目前的控制电缆的屏蔽层一般采用铜丝编织屏蔽、铜带绕包屏蔽、钢带绕包屏蔽、铝带绕包屏蔽、铜丝编织加铜带绕包屏蔽等,这类屏蔽电缆的屏蔽性能只能抗一般的电磁场干扰,而用铝管或铜管作屏蔽,虽然屏蔽性能略有提高,但柔软性差,只能使用在规定敷设场合。由于这类控制电缆制造技术较高,屏蔽性能要求高、电缆柔软性要求好,屏蔽结构设计难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低烟无卤柔性超屏蔽控制线缆,具有较好的环保特性、柔性特性和超屏蔽特性,拓宽了控制电缆的安装条件,减少了因电缆本身燃烧产生的烟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烟无卤柔性超屏蔽控制线缆,包括中心导体,中心导体由中心元件以及依次包覆中心元件外的铝塑带绕包层和聚烯烃绝缘层构成,中心元件由数根铜导线、间隙填料绞合构成,间隙填料的截面为圆形结构,间隙填料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根铜导线之间,中心导体外包覆控制导体层,控制导体层由多根紧贴中心导体平行纵放的控制导体以及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根控制导体之间的空心填料条构成,空心填料条的截面为环形,控制导体由控制导线以及依次包覆在控制导线外的阻水带绕包层、镀锡铜丝编织层构成,控制导体层外依次包覆聚酯带绕包层、导磁合金层、镀锡软铜带绕包层和聚烯烃护套。
优选地,控制导线为单根铜导线。
优选地,中心元件中的铜导线数量为3-6根。
优选地,控制导体层中控制导体数量为10-18根。
优选地,空心填料条分别与中心导体、任意相邻的两个控制导体外切,与聚酯带绕包层内切。
本实用新型具有较好的环保特性、柔性特性和超屏蔽特性,聚烯烃绝缘层、聚烯烃护套为无卤有机物,减少了因电缆本身燃烧产生的烟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从内到外依次设置的铝塑带绕包层、镀锡铜丝编织层、导磁合金层、镀锡软铜带绕包层,不仅使电缆具有超强的屏蔽层,而且柔性也好,拓展了控制电缆的安装条件。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烟无卤柔性超屏蔽控制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烟无卤柔性超屏蔽控制线缆的结构示意图。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低烟无卤柔性超屏蔽控制线缆,包括中心导体1,中心导体1由中心元件11以及依次包覆中心元件11外的铝塑带绕包层12和聚烯烃绝缘层13构成,中心元件11由三根铜导线111、三个间隙填料112绞合构成,间隙填料112的截面为圆形结构,间隙填料112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根铜导线111之间,中心导体1外包覆控制导体层,控制导体层由十二根紧贴中心导体1平行纵放的控制导体2以及设置在任意相邻的两根控制导体2之间的空心填料条3构成,空心填料条3的截面为环形,控制导体2由控制导线20以及依次包覆在控制导线20外的阻水带绕包层21、镀锡铜丝编织层22构成,控制导线20为单根铜导线,控制导体层外依次包覆聚酯带绕包层4、导磁合金层5、镀锡软铜带绕包层6和聚烯烃护套7,所述空心填料条3分别与中心导体1、任意相邻的两个控制导体2外切,与聚酯带绕包层4内切。
其中,聚烯烃绝缘层13、聚烯烃护套7所采用的聚烯烃料,包括以下重量份成份:聚烯烃树脂:60-80,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60-80,相容剂:10-20,导电炭黑:10-30,无卤无机阻燃剂:30-60,偶联剂:0.5-3,抗氧剂:0.5-1.5,纳米碳化硅:5-15。采用上述成份制成的聚烯烃绝缘层、聚烯烃护套不仅具有无卤、低烟阻燃效果较好的特点,而且物理性能较高,耐水性较好,具有极强的拉伸强度;同时在共混体系中加入纳米碳化硅,提高了聚烯烃料的耐磨性,能够满足恶劣环境下的正常使用需求,并且提高了其使用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华茜电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华茜电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851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薯类全粉粉丝、粉皮及其生产方法
- 下一篇:一种水煮山蕗的加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