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气压无塔供水全自动补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8461.3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120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于仕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于仕林 |
主分类号: | E03B11/08 | 分类号: | E03B11/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10000 湖南省长沙***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气压 供水 全自动 补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供水设备,具体涉及一种气压无塔供水全自动补气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居住条件的改善,越来越多的住户使用气压无塔自动供水系统。该系统的供水原理是依靠塔内的气压将水压出。但该系统存在一个隐形的缺陷,即随使用时间增加,塔内的空气随之减少,如果不及时补气,塔内的空气会逐渐溶解于水中,导致气压降低,失去了塔的保压能力,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无塔”供水,使得用水水泵启动,关水水泵停机,水泵频繁启动,既耗电又容易损坏设备,而且停电即停水。目前的解决方法有二种:一是排水法,即每过一段时间将塔内的水全部放掉,让空气进入塔内,然后加水重新使用,这种方法费时、费力、耗水,用户难以接受;二是手动补气,即利用水泵停机时水管内的水倒流形成的负压,用手动控制补气阀补气,这种方法难以掌握,塔内的实际气量容易过补或补气不足,而且也要经常操作,十分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气压无塔供水全自动补气装置,以实现供水系统恒气量全自动补气,使供水系统始终保持在最佳工作状态,提高供水系统的供水效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气压无塔供水全自动补气装置,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隔板将壳体分隔成上下两个封闭的空腔,隔板上设有伸入下空腔的筒状体,属于上空腔的筒状体内设有顶针,属于下空腔的筒状体外套设有浮子,浮子和顶针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磁性物体;所述壳体上设有进水管与下空腔连通,并设有进气口和吸气管与上空腔连通;所述吸气管内设有单向阀;所述上空腔内设有杠杆式弹性阀门机构,所述顶针通过弹性阀门机构与单向阀相配合。所述浮子上的磁性物体为磁环。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是,气压无塔供水系统的压力罐上安装本实用新型装置后,通过本实用新型在罐体上的安装高度实现罐内最高水位限制,使罐内液气比保持稳定的最佳值,使供水系统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供水效能得到提高。
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见图1,气压无塔供水全自动补气装置,包括壳体8,壳体8内设有隔板16将壳体8分隔成上下两个封闭的空腔9、12,隔板16上设有伸入下空腔12的筒状体2,属于上空腔9的筒状体2内设有顶针11,属于下空腔12的筒状体2外套设有浮子15,浮子15和顶针11上分别设有对应的磁性物体14、13,浮子15上的磁性物体14为磁环;壳体8上设有进水管1与下空腔12连通,并设有进气口10和吸气管5与上空腔9连通;吸气管5内设有单向阀4;上空腔9内设有杠杆式弹性阀门机构,顶针11通过弹性阀门机构与单向阀4相配合,弹性阀门机构由通过铰链6设在壳体上的阀片7和回位弹簧3构成,阀片7的一端与单向阀4相配合,另一端与顶针11相配合。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图1、2所示,将本实用新型装置A安装在气压无塔供水系统的压力罐16上,当压力罐16内的水位21达到最高设定值后,罐内的空气被压缩,同时水进入壳体8的下空腔12,使浮子15向上运动,在磁性物体13、14的相互作用下,浮子15带动顶针11也向上运动,顶针11将阀片7打开,上空腔9与吸气管5连通,当罐内压力达到设定的上限值时,罐上的压力开关22控制水泵20停机,水泵出水管19中的水倒流形成负压,空气从进气口10进入上空腔9,经单向阀4、吸气管5充满水泵出水管19。罐内的水在压缩空气的作用下可以自动供水,随着用水,压力罐16的水位21下降,壳体8内的浮子15和顶针11随之下降,阀片7在回位弹簧3的作用下将单向阀4的入口关闭,切断上空腔9与吸气管5的连通,当下一次启动水泵20抽水时,由于单向阀4关闭,水泵出水管19中的空气随进水经逆止阀18被压入压力罐16内,自动补充罐内的空气。在罐内水位未达到最高设定值时,即便水泵20开机后停机,由于阀片7将单向阀4的入口关闭,水泵出水管19中也不会进入空气,这样可以保证罐内补充适当的空气,供水系统始终保持最佳工作状态,使供水系统的供水效能得到提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于仕林,未经于仕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846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