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鞍形垫圈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7612.3 | 申请日: | 2014-0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9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谢朝顺;陈春旭;叶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精立航太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雪梅 |
地址: | 563000 贵州***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垫圈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鞍形垫圈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机械制造领域,特别是标准件生产中冷热冲压加工占据比例很大,因此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工序集中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通常鞍形垫圈的加工都是采用先落料,后成形,但是该零件在后成形时内孔尺寸容易发生变化而产生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效率高的鞍形垫圈加工装置。
一种鞍形垫圈加工装置,整个装置为中心环绕结构,以产品毛坯为间隔,该装置主要由上模、下模两部分组成;上模包括上模座、上垫板、模柄、打料杆、打板、退料圈、凹模、成形凸模、凹模固定板;所述下模包括定位钉、橡胶、凸凹模固定板、下模座、下垫板、凸凹模、凸模;在整个加工装置中,所述上模座套装并固定在模柄上;上垫板位于上模座的下方,上垫板、成形凸模、凹模固定板通过螺钉紧固在一起并与上模座固定连接;打料杆位于整个装置的中心位置,模柄套装在打料杆上;打板、退料圈均套装在凸模上,凹模套装并与成形凸模紧固连接;定位钉固定于凸凹模固定板上;凸凹模固定板位于下模的最上方,下模座位于下模的最下方,凸凹模固定板、下模座、下垫板通过螺钉紧固在一起;橡胶设置在凸凹模固定板上端面,毛坯件下方;凸模位于下模的中心位置,与打料杆同心;凸凹模套装在凸模上并固定于凸凹模固定板上。
本实用新型加工装置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而且操作简单,适用于多品种大批量生产。可根据不同的产品需要,更换橡胶型号即可,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鞍形垫圈加工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上模座 2、上垫板 3、模柄3 4、打料杆 5、打板 6、退料圈 7、凹模 8、定位钉 9、橡胶 10、凸凹模固定板 11、下模座 12、下垫板 13、凸凹模 14、凸模 15、成形凸模 16、凸模固定板 。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一种鞍形垫圈加工装置,整个装置为中心环绕结构,以产品毛坯为间隔,该装置主要由上模、下模两部分组成;上模包括上模座1、上垫板2、模柄3、打料杆4、打板5、退料圈6、凹模7、成形凸模15、凹模固定板16;下模主要由定位钉8、橡胶9、凸凹模固定板10、下模座11、下垫板12、凸凹模13、凸模14组成。在整个加工装置中,上模座1套装并固定在模柄3上;上垫板2位于上模座1的下方,上垫板2、成形凸模15、凹模固定板16通过螺钉紧固在一起并与上模座1固定连接。打料杆4位于整个装置的中心位置,模柄3套装在打料杆4上。打板5、退料圈6均套装在凸模14上,凹模7套装并与成形凸模15紧固连接。定位钉8固定于凸凹模固定板10上;凸凹模固定板10位于下模的最上方,下模座11位于下模的最下方,凸凹模固定板10、下模座11、下垫板12通过螺钉紧固在一起。橡胶9设置在凸凹模固定板10上端面,毛坯件下方,主要起保护作用。凸模14位于下模的中心位置,与打料杆4同心;凸凹模13套装在凸模14上并固定在凸凹模固定板10上。
工作时,产品毛坯料送至接近凸凹模13处,在成形凸模15和橡胶9的作用下将坯料压制成弧形,坯料前送由定位钉8定位经凹模7、凸模14、凸凹模13冲孔落料,毛坯在橡胶9的作用下卸料,产品通过机床打料机构的作用,由打料杆4上传至打板5,再传至退料圈6,将产品从凹模7和凸模14中推出。
本实用新型采用橡胶成形特性,工序集中的级进模结构形式,结合改变凸凹模、凹模、凸模刃口方式和弹性浮动定位,加之对装置部分进行改进来实现多品种、大批量生产,达到满足不同规格尺寸精度和批量要求。当产品设计有尺寸限定时,更换橡胶型号即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新颖,具有极高的推广使用价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精立航太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贵州精立航太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761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光取向用偏振照射装置
- 下一篇:背光模组以及显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