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白光发光器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37461.1 | 申请日: | 2014-01-22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42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董木森;申利莹;王笃祥;王良均;刘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L25/16 | 分类号: | H01L25/1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00384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白光 发光 器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发光器件,具体为一种混合式白光发光器件。
背景技术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s,简称LED)以其高效率、长寿命、全固态、自发光、体积小和绿色环保等优点,被称为第四代照明光源或绿色节能光源,已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指示、显示、装饰、背光源、普通照明和城市夜景等领域。然而,通常LED为单色光源,要想实现白光发射或多色发射,需引入荧光粉等转化材料,会导致颜色不佳和效率降低,因此,不利于高品质商业化LED产品的实现和应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混和式白光发光器件,其混合了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源与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源,以获得更高效率且主动式的白光光源。
白光发光器件,包括:无机发光二极管,依次至少包含第一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层、发光层和第二导电类型的半导体层;透明导电层,形成于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二导电类型半导体层之上;有机发光二极管,位于所述透明导电层之上并采用其作为电极,依次包括空穴传输层、发光层和电子传输层;第一电极,连接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的第一导电类型半导体层;第二电极,连接所述透明导电层,用于同时向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管注入电流。进一步地,还包括第三电极,连接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
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介于200 nm~700 nm,优选为440 nm~470 nm。
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波长优选为510 nm~660 nm。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发射蓝光,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发射黄光,混合形成白光。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发射蓝光,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发射绿光和红光,混合形成白光。较佳的,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为红绿双基色单元构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可以为多层结构,由绿光基色层和红光基色层堆叠构成。所述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也可以至少划分为绿光基色区和红光基色区,两者水平排列,所述绿光基色区和红光基色区在垂直于所述发光层方向上的投影不重叠。
本实用新型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中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发明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之一种白光发光器件的结构剖面图。
图2~图5显示了实施例1之白光发光器件的几种变形。
图6为实施例2之有机发光二极管的发光层的剖面图。
图7~图10显示了实施例2之白光发光器件的几种变形。
图中各标号表示:
100 衬底;101 缓冲层;102 N型层;103发光层;104 P型层;105 P型接触层;106 透明导电层(阳极);107 空穴注入层;108空穴传输层;109 发光层;109a 红光基色层(区);109b 绿光基色层(区);110 电子传输层;111 电子注入层;112 阴极;113 N电极;114 P电极;115 负极连接层;116 绝缘保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示意图对本实用新型的白光发光器件结构进行更详细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应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实用新型,而仍然实现本实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应当被理解为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广泛知道,而并不作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以下各实施例公开了白光发光器件,包含一无机LED和一有机LED,所述有机LED置于无机LED之上,并通过透明导电层同时向所述无机发光二极管和有机发光二极注入电流。其中,通过调节发光层所发光的不同组合,即可实现各种色光的发射,利于应用产品的优化和设计。
实施例1
本实施例采用蓝光无机LED和黄光有机LED构成白光发光器件。其中,蓝光LED可选用氮化物半导体材料,其发光波长为440 nm~470 nm;黄光OLED可采用主体材料掺杂黄色荧光或磷光小分子发光材料而成,其发光波长为550 nm ~595 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天津三安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746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止污泥沉降的曝气容器
- 下一篇:发光组件及具有发光组件的背光装置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