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轴承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37017.X | 申请日: | 2014-01-2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04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李冶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州市路桥区精达轴承厂 |
| 主分类号: | F16C33/76 | 分类号: | F16C33/76;F16C33/3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8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轴承,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非接触式轴承。
背景技术
由于有些恶劣的场所必须对使用的轴承的防尘能要求很高,为了追求更好的防尘效果,刻意地加大密封圈和轴承之间的过盈量,导致摩擦力矩增大,轴承温度升高,还会加速防尘盖和轴承之间的磨损,导致防尘盖失去防尘效果。
现在市面上出了一种非接触式的轴承,即密封圈一端与轴承圈之间设有空隙,但这种非接触式轴承外面的杂质仍会进入到轴承,容易出现卡死的现象。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尘效果好,防卡死的非接触式轴承,避免了摩擦力矩增大,轴承温度升高,防止防尘盖和轴承之间的磨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接触式轴承,包括轴承外圈、轴承内圈、保持架以及滚动体,所述滚动体通过保持架固定在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所述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上分别设有可供滚动体滚动的第一滚道和第二滚道,所述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之间的两侧分别设有环形的轴承盖,所述轴承盖由第一轴承盖和第二轴承盖组成,所述第一、第二轴承盖均包括外环、内环和连接内、外环的端盖,所述两第一轴承盖的外环分别插入固定在轴承外圈两侧,所述轴承内圈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圈,所述第一轴承盖的内环插入第一凹槽圈中呈间隙配合,所述两第二轴承盖的内环分别插入固定在轴承内圈两侧,所述轴承外圈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圈,所述第二轴承盖的外环插入第二凹槽圈中呈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轴承盖设置在第二轴承盖的外侧,所述第一轴承盖与第二轴承盖之间均设有间隙。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盖由第一轴承盖和第二轴承盖组成,第一、第二轴承盖均包括外环、内环和连接内、外环的端盖,两第一轴承盖的外环分别插入固定在轴承外圈两侧,轴承内圈两侧分别设有第一凹槽圈,第一轴承盖的内环插入第一凹槽圈中呈间隙配合,两第二轴承盖的内环分别插入固定在轴承内圈两侧,轴承外圈两侧分别设有第二凹槽圈,第二轴承盖的外环插入第二凹槽圈中呈间隙配合。这样轴承在转动地过程中,轴承盖不会同时接触到轴承的内、外圈,避免了摩擦力矩增大,轴承温度升高,防止防尘盖和轴承之间的磨损,且该两轴承盖构成了一个迷宫型的结构,如杂质要进入到轴承内部必须要先通过第一凹槽圈,再经过第一轴承盖与第二轴承盖之间的间隙,还要通过第二凹槽圈,第一凹槽圈和第二凹槽圈本来就杂质很难进入,第一轴承盖和第二轴承盖之间还设有间隙杂质就更难进入到轴承内部,该轴承具有良好的防尘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滚道深度为轴承外圈厚度的三分之一且第一滚道开口的大小为轴承外圈宽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一滚道中心底端设有与第一滚道相通的第三凹槽圈,所述第三凹槽圈的槽深为第一滚道深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三凹槽圈的开口大小为第一滚道开口的大小的四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滚道深度为轴承内圈厚度的三分之一且第二滚道开口的大小为轴承内圈宽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二滚道中心底端设有与第二滚道相通的第四凹槽圈,所述第四凹槽圈的槽深为第二滚道深度的二分之一,所述第四凹槽圈的开口大小为第二滚道开口的大小的四分之一。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滚道与第三凹槽圈相互连通且相接处为倒圆角结构,所述第二滚道与第四凹槽圈相互连通且相接处为倒圆角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轴承内、外圈滚道的底部均设有凹槽圈,该凹槽圈可以储存润滑油来润滑滚动体,当杂质进入到轴承内部时,杂质会顺着滚道掉落到凹槽圈中,防止出现杂质将滚动体卡死的现象,第一滚道深度为轴承外圈厚度的三分之一,第三凹槽圈的槽深为第一滚道深度的二分之一,第二滚道深度为轴承内圈厚度的三分之一,第四凹槽圈的槽深为第二滚道深度的二分之一,在保证轴承外圈与轴承内圈的强度下,使滚动体在滚道内更为顺滑地滚动,使凹槽圈有更好地储油能力和防卡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滚动体为陶瓷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滚动体为陶瓷体,具有耐高温、耐寒、耐磨、耐腐蚀、抗磁电绝缘、无油自润滑、高转速等特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非接触式轴承实施例的剖面。
附图标记:1、轴承内圈;2、轴承外圈;3、第三凹槽圈;4、滚动体;5、第二轴承盖;6、第一轴承盖;7、第二凹槽圈;8、第一凹槽圈;9、保持架;10、外环;11、内环;12、端盖;13、间隙;14、第一滚道;15、第二滚道;16、第四凹槽圈。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州市路桥区精达轴承厂,未经台州市路桥区精达轴承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701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高频高压低温等离子体发生器
- 下一篇:一种洗衣机及其干扰抑制模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