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腹腔镜手术排烟雾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6374.4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14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徐胜前;秦勇;王世;叶冠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丽水市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B17/00 | 分类号: | A61B17/00;B08B15/0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周涌贺 |
地址: | 323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腹腔镜 手术 烟雾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术器械,尤其是一种用于腹腔镜手术中排除烟雾的排烟雾装置。
背景技术
腹腔镜手术是一门新发展起来的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过程中需要的较大切口相比,通过小切口执行在腹部中的手术,可以说是创面小,痛楚小的手术;做腹腔镜手术的时候,医生会在病人的腹部上切开一个8㎜的小孔,把一根气腹针插进去,打进去适量的二氧化碳气体,把腹腔撑开,形成一个操作空间,然后在肚子上另外的地方打两三个小孔把一个用激光束照明的类似摄像机的目镜和手术器械伸进去,从各个角度转动目镜,医生就可以从电视屏幕上十分清晰地看到肚子里五脏六腑的情况了;外科手术过程中使用电外科手术、电烙术、激光这些去除病灶的方式,这些装置的使用由于组织的燃烧会在工作空间中产生手术烟气,影响手术对于病灶区域的观察,传统的去除手术烟气的方式是利用气腹针进行抽气,把腹腔中的烟气排尽,但同时也会使得腹腔收缩,破坏手术的操作空间,需要对腹腔通过气腹针进行重新充气才能继续操作,这种方式不仅影响手术的进行,而且大大增加医生的手术负担、增加手术时间,对于病人和医生来说都是不小的负担。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能吸气和进气同时进行并且吸附面积大的腹腔镜手术排烟装置,满足了医生在手术过程中能够及时、快速、高效排烟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这种腹腔镜手术排烟雾装置,包括外管,外管的顶部通过柔性连接管与气腹机连接,外管的空腔内活动连接有塑料内管,塑料内管底部连接有可压缩至外管内的集烟器,集烟器包括粘接在塑料内管底部并呈环状或伞面状设置的软质塑料支撑片,软质塑料支撑片内侧固定有一组呈条状的细管,细管上设有间隔分布的吸口,软质塑料支撑片与塑料内管之间固定有一组当集烟器从塑料内管推出时能使集烟器展开的弹性件;外管表面设有进气孔,塑料内管的顶部通过柔性连接管与气腹机的负压口连接,外管的顶部通过柔性连接管与气腹机的正压口连接。使用时,把环形塑料支撑片未打开状态的外管插入到病人的腹腔内,然后把塑料内管下移,直到把环形塑料支撑片通过弹性件撑开呈伞形,接着通过第一通孔向病人的腹腔内充气,直到腹腔鼓起形成足够的操作空间,然后把呈伞形的环形塑料支撑片对准病人的病灶处,开启负压机的负压口,通过细管和塑料内管的空腔,在环形塑料支撑片的内侧和塑料内管的空腔处形成吸力负压,达到吸收烟雾的目的,并且通过负压机调节进气压力和吸气压力相等,从而在保证腹腔内的操作空间不减小而又能把烟雾排干净,达到压力平衡。
进一步完善,外管的顶部固定有第一端盖,第一端盖的中部开有插接塑料内管的第一通孔,第一端盖的侧面开有盲孔,盲孔的底部开有与进气孔连通的第一通道,盲孔通过柔性连接管与气腹机的正压口连接。这种设置,可以便于柔性连接管安装,搓开柔性连接管的设置,有利于手术过程中的操作。
进一步完善,塑料内管的外表面固定有圆柱块,圆柱块的外径与外管的空腔直径匹配,圆柱块上开有轴向设置的第二通道;盲孔、第一通道、第二通道、进气孔,四者连通构成进气通道。这种设置,可以保证对塑料套筒位移时的稳定性,不会左右晃动,还可以对塑料套筒进行向上位移的高度限定,保证塑料支撑片收缩到合适位置时,就能够停止并提醒医生软质塑料支撑片收缩完毕,从而可以避免医生对塑料套筒向上位移不到位导致软质塑料支撑片未完成收缩到位而造成对病人的伤害。
进一步完善,塑料内管的顶部固定有第二端盖,第二端盖的外径大于第一通孔的直径,第二端盖的中部开有与塑料内管的空腔连通的第三通道,第三通道的顶部通过柔性连接管与气腹机的负压口连接。这种设置,可以便于柔性连接管的安装,并且可以对塑料套筒的向下位移起到限位的作用,即第二端盖与第一端盖端面贴合时,就可以确定环形软质塑料支撑片完成伞形打开,利于医生的对装置的控制,操作简单、方便。
进一步完善,外管的底部端面与空腔表面之间为圆滑过渡设置;外管的底部端面与外管的外表面之间为圆滑过渡设置。这种设置,使得环形支撑片表面与外管内侧为圆弧接触,在环形支撑片收缩或张开时能够减少与外管内侧之间的摩擦同时也保证环形支撑片收缩或张开的平稳性;外管的底部端面与外管的外表面之间为圆滑过渡这种设置可以保证外管插入腹腔的过程中与腹腔之间柔性接触,不会割伤腹腔上的开口处。
进一步完善,弹性件为扭簧。扭簧易安装,受力均匀,占用位置小,使用效果好。
进一步完善,弹性件为拉绳。拉绳易安装,占用位置小,价格便宜,使用效果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丽水市人民医院,未经丽水市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63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