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照明的双腔吸注管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6197.X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436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解正高;陈放;杜伟;朱俊;陈曦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25/14 | 分类号: | A61M25/14;A61M27/00;A61F9/00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102 | 代理人: | 董旭东 |
地址: | 22500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照明 双腔吸注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眼科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经内路引流视网膜下液的带照明的双腔吸注管。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在视网膜脱离复位术中,为便于照明和手术操作,需要在巩膜表面分别切两个穿刺口,使患者术后创伤恢复慢,另外手术中注入黏弹剂和抽吸视网膜下液需分开先后进行,还需注入重水,手术程序复杂,手术时间长,容易对手术造成副作用,还使患者术后恢复周期长,并影响手术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存在问题,提供一种用于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中经内路引流视网膜下液的带照明的双腔吸注管,可实现手术中只要一个切口完成照明和手术操作任务,并且注入黏弹剂和吸出视网膜下液同时进行。
本实用新型的任务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带照明的双腔吸注管,包括柱形的手柄,所述手柄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管、第三贯穿孔,所述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内分别设有两端伸出手柄外端的抽吸管和注入管,所述第三贯穿孔内设有照明光纤。
为便于改变抽吸管末端方位,所述抽吸管的末端伸出长度比注入管末端的伸出长度长4—6mm,并且抽吸管的末端套设有硅胶软管。
为进一步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手柄为外径8—10mm的圆柱,所述抽吸管和注入管的内径为0.4mm,首端伸出长度为8—10mm,所述注入管的末端伸出长度为4—6m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带照明的双腔吸注管,手术时,在视网膜裂孔的对侧巩膜距离角膜缘后4.0 mm进行巩膜穿刺;在角膜表面放置带硅胶底座的斜镜;将27G的照明光纤插入双腔吸注管的第三贯穿孔内,头部露出;然后将双腔注吸管抽吸管末端的硅胶软管经视网膜裂孔放置视网膜下腔;自注入管注入黏弹剂至玻璃体腔,同时抽吸视网膜下液,直至视网膜下液完全被吸除,视网膜贴附与视网膜色素上皮;拔出双腔吸注管,用巩膜压迫器顶压裂孔周围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因此,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双腔吸注管的有益效果是:
1. 结构简单、可操作性强;
2. 采用带照明的双腔注吸管经一个切口完成照明与操作的任务,无需作两个穿刺口,减轻了对眼球的损伤;
3. 抽吸管头部带有硅胶软管,可以改变弯度和方向,便于进入视网膜下腔而不损伤视网膜及视网膜色素上皮;
4. 经注入管注入的黏弹剂有助于压迫视网膜下液从抽吸管引流出眼球,使视网膜贴附于视网膜色素上皮,以便于有效进行视网膜激光光凝;
5. 术中不需要注入“重水”,只需注射一定量黏弹剂即可使视网膜复位,且黏弹剂能自行降解,对眼组织无毒副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带照明的双腔吸注管结构示意图。
其中,1 手柄;2抽吸管;3注入管;4第三贯穿孔;5硅胶软管。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带照明的双腔吸注管,包括柱形的手柄1,手柄1内沿轴向设置有第一贯穿孔、第二贯穿孔和第三贯穿孔4,第一贯穿孔和第二贯穿孔内分别设有两端伸出手柄1外端的抽吸管2和注入管3,第三贯穿孔4内设有照明光纤;抽吸管2的末端伸出长度比注入管3的末端伸出长度长4—6mm,并且抽吸管2的末端套设有硅胶软管5。本实施例中,手柄1为外径8—10mm的圆柱体,抽吸管2和注入管3的内径为0.4mm,首端伸出长度为8—10mm,注入管3的末端伸出长度为4—6mm,抽吸管的末端伸出长度为10mm。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带照明的双腔吸注管,手术时,在视网膜裂孔的对侧巩膜距离角膜缘后4.0 mm进行巩膜穿刺;在角膜表面放置带硅胶底座的斜镜;将27G的照明光纤插入双腔吸注管的第三贯穿孔4内,头部露出;然后将双腔注吸管的抽吸管2末端的硅胶软管5经视网膜裂孔放置视网膜下腔;自注入管3注入黏弹剂至玻璃体腔,同时抽吸视网膜下液,直至视网膜下液完全被吸除,视网膜贴附与视网膜色素上皮;拔出双腔吸注管,用巩膜压迫器顶压裂孔周围视网膜进行激光光凝。
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是在本实用新型公开的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所公开的技术内容,不需要创造性的劳动就可以对其中的一些技术特征作出一些替换和变形,这些替换和变形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未经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61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专用于乳腺癌术后并发症上肢淋巴水肿的体内引流器
- 下一篇:导向导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