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舱体用能分离的抗冲袭缓冲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6026.7 | 申请日: | 2014-0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416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周萍;於朝根;朱海林;沈中祥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周萍 |
主分类号: | B63B59/02 | 分类号: | B63B59/02;B32B27/08;B32B27/36 |
代理公司: | 南京钟山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52 | 代理人: | 戴朝荣 |
地址: | 21117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用 分离 抗冲袭 缓冲 附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舱体用抗冲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舱体用能分离的抗冲袭缓冲附件。
背景技术
目前水面运行的舱体采纳的抗冲袭的设备是一级结构的塑料环状物结合铝合金构造的体系,该体系强度过大加上无动量释放结构,如果舱体被冲袭之际,舱体将会遭受短时间下的过多的动量释放,这样舱体及其舱体中的乘员将承受这些动量释放带来的破坏,另外加上为了提高舱体的运行速度,导致了塑料环状物结合铝合金构造的体系所占空间小,由此加重了破坏程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舱体用能分离的抗冲袭缓冲附件,包括同舱体相隔最远并环绕舱体的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同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内壁相连接并环绕舱体的是设置有条状槽口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内壁相连接并环绕舱体的是粘弹性材料层,同粘弹性材料层内壁相连接并且其内壁同舱体相连接的塑性钢板层。这样的结构避免了现有技术中的舱体将会遭受短时间下的过多的动量释放导致舱体及其舱体中的乘员将承受这些动量释放带来的破坏以及塑料环状物结合铝合金构造的体系所占空间小由此加重了破坏程度的缺陷。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舱体用能分离的抗冲袭缓冲附件的解决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舱体用能分离的抗冲袭缓冲附件,包括同舱体101相隔最远并环绕舱体的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同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内壁相连接并环绕舱体101的是设置有条状槽口2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内壁相连接并环绕舱体101的是粘弹性材料层4,同粘弹性材料层4内壁相连接并且其内壁同舱体101相连接的塑性钢板层5。
所述的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的厚度范围为30cm-40cm,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的厚度范围为40cm-50cm,所述的粘弹性材料层4的厚度范围为25cm-30cm,所述的塑性钢板层5的厚度范围为15cm-20cm。
所述的粘弹性材料层4的基底材料为乳胶和环氧树脂。
所述的同舱体101相连接的塑性钢板层5的连接方式为活动铆接方式。
所述的条状槽口2均匀分布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的外壁上。
应用本实用新型上述方案,通过同舱体101相隔最远并环绕舱体的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同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内壁相连接并环绕舱体101的是设置有条状槽口2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内壁相连接并环绕舱体101的是粘弹性材料层4,同粘弹性材料层4内壁相连接并且其内壁同舱体101相连接的塑性钢板层5,当舱体遭到其他物体冲袭之际,经由在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受力在有条状槽口2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这样经过条状槽口的分解冲袭的动量,并结合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受力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上的缓冲,残余的动量于粘弹性材料层4时其残留值只有初始动量的十分之二左右,这样经过粘弹性材料层4和塑性钢板层5的进一步缓冲就能基本上化解所有的冲袭动量。
附图说明
图l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带有条状槽口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内容作进一步说明:
参照图1所示,舱体用能分离的抗冲袭缓冲附件,包括同舱体101相隔最远并环绕舱体的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同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内壁相连接并环绕舱体101的是设置有条状槽口2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同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内壁相连接并环绕舱体101的是粘弹性材料层4,同粘弹性材料层4内壁相连接并且其内壁同舱体101相连接的塑性钢板层5。所述的铝镍合金层或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层1的厚度范围为30cm-40cm,所述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层3的厚度范围为40cm-50cm,所述的粘弹性材料层4的厚度范围为25cm-30cm,所述的塑性钢板层5的厚度范围为15cm-20cm,这样的厚度范围能够做到最大化的抵消动量的冲袭,并且舱体用能分离的抗冲袭缓冲附件的所占空间不会过大。所述的粘弹性材料层4的基底材料为乳胶和环氧树脂。所述的同舱体101相连接的塑性钢板层5的连接方式为活动铆接方式,这样在安装和替换时非常便于分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周萍,未经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周萍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60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