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码头蓄水冲刷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4522.9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1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吴婧;霍中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3/06 | 分类号: | E02B3/06;E02B3/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6002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码头 蓄水 冲刷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码头结构,尤其是一种码头蓄水冲刷结构,属于码头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船舶靠岸的码头,随着常年水体的流动会带来很多泥沙堆积在码头的最底部,久而久之,这些泥沙堆积会越来越多,大量聚集的泥沙会使船舶搁浅。因此,码头的工作人员会定期的对码头的最底部的淤泥进行清理,传统的清淤作业都是采用挖泥船或者是人工作业方式进行水下清淤,这两种清淤方法成本都很高,而且人工水下清淤危险性很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码头蓄水冲刷结构。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问题是:现有挖泥船和人工作业清理码头底部淤泥成本高,危险性大的问题。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码头蓄水冲刷结构,包括钻孔桩、码头主体、挡浪墙、轨道梁和碎石层,所述钻孔桩打设在码头主体底部,挡浪墙砌筑在码头主体上方,其特征是,所述码头主体后方设有碎石层,碎石层内部设有蓄水池;所述轨道梁设在挡浪墙后方,轨道梁与挡浪墙之间设有排水管一连入蓄水池内,轨道梁内部还设有排水管二与排水管一连通;所述蓄水池底部设有出水管连通到码头主体底部。
所述排水管二和排水管一端部进水处均设有过滤网。
所述蓄水池顶部还设有密封井盖。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通过在码头的后方碎石层建立蓄水池,并对蓄水池进行注水,再通过出水管将水体排入到码头的最底部,这样可以直接将码头底部的淤泥冲走,省去了使用挖泥船和人工清淤的成本。同时,本实用新型无需人员进行水下作业,也不需要使用挖泥船,节省了码头的运营成本,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码头蓄水冲刷结构的结构布置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轨道梁四周结构放大图。
图中:1、钻孔桩,3、出水管,4、码头主体,5、挡浪墙,6、过滤网,7、轨道梁,8、排水管二,9、排水管一,10、密封井盖,11、蓄水池,12、碎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码头蓄水冲刷结构,包括钻孔桩1、码头主体4、挡浪墙5、轨道梁7和碎石层12,所述钻孔桩1打设在码头主体4底部用作支撑,挡浪墙5砌筑在码头主体4上方用以挡住大浪,所述码头主体4后方设有碎石层12,碎石层12内部设有蓄水池11,蓄水池11的水平位置高于该码头水域常年的最高水位;所述轨道梁7设在挡浪墙5后方,轨道梁7与挡浪墙5之间设有排水管一9连入蓄水池11内,轨道梁7内部还设有排水管二8与排水管一9连通;所述蓄水池11底部设有出水管3连通到码头主体4底部。
排水管二8和排水管一9端部进水处均设有过滤网6将水体中的杂物过滤掉;蓄水池11顶部还设有密封井盖10将整个池体密封住。
本实用新型工作原理:平时,码头主体4上面的积水通过过滤网6的过滤进入排水管一9排入蓄水池11内部,轨道梁7内部的积水也可以通过排水管二8排入排水管一9内再排入蓄水池11内;当码头主体4底部需要清淤时,将水泵接入排水管一9内不断向蓄水池11注水,蓄水池11内部的水体再通过出水管3排出将码头主体4最底部的淤泥冲走,因为蓄水池11的水平位置高于该码头水域常年最高水位,因此不会产生倒灌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452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盗锁控渠闸
- 下一篇:一种路面雪水收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