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固定自行车的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4310.0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990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董巾方;秦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倍威箱包(嘉兴)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5/68 | 分类号: | B65D85/68;B65D2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001 浙江省嘉兴市南湖园区二***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 自行车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支架,尤其涉及自行车装车箱内的支架。
背景技术
现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开始注意体育锻炼,喜欢室外活动,骑自行车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尤其是对于那些车友跨省骑行或是参赛的人,对于自行车的运输是个问题,目前市场上一般先将自行车的轮子拆下来,然后就直接装进装车箱中,或是用专门的布袋进行包装。布袋包装只能说是防尘,对于远途运输,布袋的作用不大。又或是装车箱,相对布袋包装来说,相对好很多,但很有可能因为路途远又颠的情况下,很可能让自行车跟箱体进行相互碰撞,造成自行车被碰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问题是现有的装车箱无法很好固定自行车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固定自行车的支架,其特征是包括:
底坐,一侧有撑杆;
第一支撑件,通过固定块一端固定在底坐的撑杆上,固定块另一端和滑杆下端相连接,固定块和滑杆通过螺丝固定;滑杆的上下两端各有固定孔,中间为空心,滑杆上端和连接件一端相连接,连接件一端与滑杆通过螺丝固定,另一端固定活动杆,活动杆中间为空心,活动杆上端焊有中空管。
第二支撑件,通过固定块一端固定在底坐的另一侧,固定块另一端固定滑杆,滑杆中间为空心,滑杆另一端焊有中空管。
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连接件呈“7”型。第一支撑件上的活动杆和第一支撑件上的连接件能相对运动。所述的第一支撑件上的滑杆和固定块能相对运动。所述第二支撑件上的滑杆和固定块能相对运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底座、第一支撑件和第二支撑件组成,在装进装车箱里时,先将自行车的前轮和后轮都先拆除下来,然后,自行车的前叉和第二支撑件上的中空管用螺丝固定住,实际上此时第二支撑件上的中空管起到了自行车前轮中前轴的功能;自行车的后叉和第一支撑件上的中空管用螺丝固定,此时第一支撑件上的中空管起到了自行车后轮中后轴的功能;此时自行车已经固定在支架上,固定好的自行车再放进装车箱中,防止了装车箱在移动过程中自行车在装车箱中移动。由于所述第一支撑件上的活动杆和第一支撑件上的连接件能相对运动,能调整整体高度;第一支撑件上的滑杆和固定块能相对运动能调整整体宽度;第二支撑件上的滑杆和固定块能相对运动,能调整整体宽度,根据自行车放进装车箱,视箱内的空间,进行适当的调整,使自行车和装车箱能完整贴合,能防止装车箱在移动和振动过程中自行车在装车箱内与箱体相互碰撞。
附图说明
图1是固定自行车的支架的立体图;
图2是第一支撑件立体图;
图3是第二支撑件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达成目的及功效,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并配合附图予以详细说明。
参考图1、图2和图3,固定自行车的支架,包括底座1,底座1的宽度和长度与整车箱的底部宽度与长度相同,底座1的一侧有撑杆2,撑杆2上焊有第一支撑件3,第一支撑件3的固定块31焊接在撑杆2上,固定块31和滑杆32下端的固定孔通过螺丝固定,滑杆32上端固定孔34和连接件33下端通过螺丝固定,连接件33上端和活动杆35通过螺丝固定,活动杆35上焊有中空管36。第二支撑件4焊接在底座1的另一侧,与第一支撑件3相对的位置,第二支撑件4通过固定块41一端焊接在底座1一侧,固定块41另一端和滑杆42下端通过螺丝固定,滑杆42上端焊有中空管43。固定自行车时,先将自行车的二个车轮拆卸下来,自行车的前叉和第二支撑件4上的中空管43通过螺丝固定,此时中空管43起到了自行车轮胎前轴的功能,自行车的后叉和第一支撑件3上的中空管36通过螺丝固定,此时中空管36起到了自行车后车轮后轴的功能,固定好以后,调整自行车相对宽度和高度,是否能正好与整车箱内的空间合适。
如果将安装在固定支架上的自行车放进整车箱时,将整车箱盖子盖起来,如果和装车箱的盖子有一定空间的话,可以将活动杆35顺时针运动,再将活动杆35下端和连接件33一端用螺丝固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倍威箱包(嘉兴)有限公司,未经倍威箱包(嘉兴)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4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