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回收能量的车辆制动系统及车辆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4284.1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5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孔祥帅;丁祎;李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K25/00 | 分类号: | B60K2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银龙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3 | 代理人: | 许静;黄灿 |
地址: | 10130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可回收 能量 车辆 制动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回收能量的车辆制动系统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兴起,能源供给已成为日益严峻的问题。汽车已成为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交通工具,且目前汽车的保有量增加日益显著,因此汽车带来的能源消耗已成为当今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在对汽车零部件的设计时有必要考虑尽量避免摩擦带来的能量浪费。另外,从物理学角度来说,汽车起步阶段与路面的摩擦力最大,进而造成起步所需的驱动力较大,因此起步阶段消耗的能源也较多。
日常所见的汽车制动系统大多采用摩擦制动,车轮制动器利用摩擦制动车轮,进而通过轮胎与路面间的摩擦力使汽车停止。在这个过程中,汽车制动过程中制动器摩擦车轮发生的摩擦产生大量的热量,造成能源的浪费;此外,因为摩擦制动产生的热量升高了车轮的温度,一些较大的货车不得不在行走过程中用水冷却车轮,从这方面说也是一种能源的浪费;另外,车辆起步阶段车轮与地面的摩擦力较大,此时若能额外产生一个助推力,车辆的起步将变得轻松随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回收能量的车辆制动系统及车辆,能够减少摩擦制动车轮造成能量损耗,并对车辆加速提供助推力。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可回收能量的车辆制动系统,包括制动踏板和制动盘;所述车辆制动系统还包括:
传动齿轮,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制动盘传动连接;
离合器,所述离合器包括可相互结合或分离的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所述传动齿轮与所述第一摩擦片传动连接;
蓄能机构,所述蓄能机构与所述离合器的第二摩擦片传动连接;
用于控制所述离合器的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结合或分离的离合器控制阀;以及,
用于根据车辆制动时所述制动踏板的踏板行程信号,控制所述离合器控制阀的工作状态的控制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包括:
用于检测获取所述制动踏板的踏板行程信息的踏板位置检测装置;
用于当所述制动踏板的踏板行程信息为所述制动踏板处于制动位置时,向所述离合器控制阀发送第一控制信息,以控制所述离合器的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相互结合的第一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
用于当所述制动踏板的行程信息为所述制动踏板处于未制动位置时,向所述离合器控制阀发送第二控制信息,以控制所述离合器的第一摩擦片和第二摩擦片相互分离的第二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车辆制动系统还包括变矩器,所述蓄能机构通过所述变矩器与所述离合器的第二摩擦片传动连接;其中,所述变矩器包括:
与所述离合器的第二摩擦片传动连接的第一转动轴;
与所述蓄能机构传动连接的第二转动轴;
以及,设置于所述第一转动轴和所述第二转动轴之间的传动机构;
其中,所述第一转动轴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二转动轴同向转动;所述第二转动轴转动时,通过所述传动机构带动所述第一转动轴反向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蓄能机构包括:
能够卷紧或释放,以将动能转化为弹性势能或将弹性势能转化为动能的卷簧,所述卷簧包括位于中间的第一端和位于外围的第二端,所述卷簧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转动轴连接;
用于固定所述卷簧的外壳,所述卷簧设置于所述外壳内,且所述卷簧的第二端与所述外壳固定连接;
以及,用于锁定或释放所述第二转动轴,以控制所述卷簧卷起或释放的卷簧控制装置,所述卷簧控制装置设置于所述第二转动轴上;
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
用于当所述制动踏板的踏板行程信息为所述制动踏板处于制动位置时,向所述卷簧控制装置发送第三控制信息,以控制所述卷簧控制装置释放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第三控制器;
用于当所述制动踏板的踏板行程信息为所述制动踏板处于制动位置时,向所述卷簧控制装置发送第四控制信息,以控制所述卷簧控制装置锁定所述第二转动轴的第四控制器。
进一步的,所述卷簧控制装置包括:固设在所述第二转动轴上的棘轮;与所述棘轮配合的棘轮锁钩;以及,与所述棘轮锁钩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棘轮与所述棘轮锁钩的配合状态,以锁定或释放所述第二转动轴的棘轮锁钩控制电磁阀。
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机构还包括:
用于获取车辆油门踏板的行程信号的油门踏板位置检测装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428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