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模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3501.5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07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程文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日成模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33 | 分类号: | B29C45/33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68 | 代理人: | 郭官厚 |
地址: | 318025 浙江省台州***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模架。
背景技术
一种模具在注塑的时候,产品外观要求较高,由于产品结构的因素出现了熔接痕,我们通过优化产品结构把熔接痕调整到非外观面的位置且必要的时候需要进行减胶截流的措施进行控制流向,很多时候利用简易的在流道上直接做个螺丝进行减胶截流,但实际的操作中容易出现不稳定现象,导致产品的合格率降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减胶截流的模架。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模架,包括成型部、A板和B板,所述成型部置于A板和B板内,所述B板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上设有倾斜的导通孔,所述A板上设有与导通孔相适配的斜杆,所述滑块上一体设有延伸杆,所述延伸杆与滑块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成型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底针板和面针板,所述底针板上设有单向油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油缸固定联接底针板和面针板。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模座板,所述A板与动模座板之间设有热流道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再B板上设有滑块,并利用A板上设有斜杆与滑块上的导通孔进行配合,且利用在滑块上设有延伸杆进行配合,并将延伸杆与滑块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成型部,使产品在成型的时候能够利用延伸杆进行一个减胶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减胶截流的稳定性,使产品能够有较好的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模架的半剖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模架的A部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种模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附图标记:101、热流道板;201、A板;301、B板;401、斜杆;501、滑块;502、延伸杆;503、导通孔;601、动模座板;701、成型部;801、底针板;802、单向油缸;901、面针板;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至图3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模架,包括成型部701、A板201和B板301,所述成型部701置于A板201和B板301内,所述B板301上设有滑块501,所述滑块501上设有倾斜的导通孔503,所述A板201上设有与导通孔503相适配的斜杆401,所述滑块501上一体设有延伸杆502,所述延伸杆502与滑块501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成型部701。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再B板301上设有滑块501,并利用A板201上设有斜杆401与滑块501上的导通孔503进行配合,且利用在滑块501上设有延伸杆502进行配合,并将延伸杆502与滑块501连接端相对的另一端延伸至成型部701,使产品在成型的时候能够利用延伸杆502进行一个减胶的效果,大大提高了减胶截流的稳定性,使产品能够有较好的合格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还包括底针板801和面针板901,所述底针板801上设有单向油缸802。
利用在底针板801上设有单向油缸802,可以是模架在脱模的时候,能够较好的保证了该模架能够快速的且稳定的回位,保证了模架能够进行第二次注塑,增加了生产效率和模架的注塑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单向油缸802固定联接底针板801和面针板901。
通过将单向油缸802固定联接底针板801和面针板901,将可以推动的时候能够将底针板801和面针板901一起推出,大大的提高了推动的稳定性,以及回位的时候能带着底针板801和面针板901复位,减少出现退出后,无法回位的问题,减少因为无法复位而出现的维修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模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动模座板601,所述A板201与动模座板601之间设有热流道板101。
通过再动模座板601和A板201之间设置热流道板101,可以减缓注塑的塑液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流进腔室内,避免冻在了交口或者流道上,大大的延缓了塑液冷却时间,为制件完成提供了足够的时间。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进行通常的变化和替换都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日成模具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日成模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350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注塑模具自锁变向抽芯装置
- 下一篇:模具抽芯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