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立式离心泵轴承腔的排油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2435.X | 申请日: | 2014-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56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李落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襄阳五二五化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046 | 分类号: | F04D29/046;F04D2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441004 湖北省襄***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离心泵 轴承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机械及流体动力工程领域,特别是一种立式离心泵轴承腔的排油结构。
背景技术
在磷复肥行业磷酸贮槽泵,磷酸槽泵,废水输送泵等工位,需要用到立式离心泵,立式泵运行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生产系统的稳定性。火力发电燃煤系统中,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烟气脱硫工艺运行可靠性好,对煤种变化的适应性强,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为成熟、应用最多的脱硫工艺,也是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所采用的主流工艺。在石灰石(石灰)/石膏湿法脱硫装置中,脱硫外围立式泵是关键设备,在废水坑泵,吸收塔地坑泵、制浆区地坑泵等工位需要用到立式离心泵。在离心泵的运行过程中,轴承盒中润滑脂的润滑起到关键作用。
在已有技术中,轴承盒的密封靠骨架油封进行密封,但此密封结构不利于新润滑脂的注入和老润滑脂的排除。当新润滑脂从上面的注油嘴注入的时候,由于骨架油封的密封性较强,下面老化后的润滑脂不能有效排除,造成轴承部位得不到新润滑脂的润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以自动排除老化润滑油脂的的立式离心泵轴承腔的排油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立式离心泵轴承腔的排油结构,包括轴承、转轴和轴承支架,所述的轴承支架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压盖和下压盖;所述的轴承内圈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贴合有固定设置在转轴周围的轴承上挡套和轴承下挡套,所述的轴承支架、上压盖、下压盖、轴承上挡套和轴承下挡套围成一个轴承腔,所述的上压盖上还设有注油装置,所述的轴承下挡套和下压盖之间设有排油空隙,所述的轴承下挡套下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甩油环,所述的防尘甩油环上设有至少一圈凸出环,所述的下压盖与所述的凸出环对应的位置设有容纳所述的凸出环的凹进部。
上述的立式离心泵轴承腔的排油结构中,所述的转轴下部设有轴肩,所述的转轴下挡套的下表面与所述的轴肩接触;所述的转轴的上部设有圆螺母,所述的圆螺母和轴承上挡套的上表面之间设有止动垫圈,所述的圆螺母用于将止动垫圈固定在所述的轴承上挡套的上表面。
上述的立式离心泵轴承腔的排油结构中,所述的轴承支架通过上下两个规格为M10的螺钉分别与所述的上压盖和下压盖连接。
上述的立式离心泵轴承腔的排油结构中,所述的轴承下挡套通过一个或多个螺钉与所述的防尘甩油环连接。
上述的立式离心泵轴承腔的排油结构中,所述的注油装置为油嘴,所述的上压盖上设有连通油嘴和轴承腔的注油通道。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立式离心泵轴承腔的排油结构通过采用迷宫式防尘甩油环,即设置有至少一层凸出环的防尘甩油环,该防尘甩油环固定在轴承下挡套上,在设备运转的过程中随着转轴一起运转,通过离心力将渗透进入缝隙的老化的油脂甩出轴承腔,极大的方便了新的润滑油的注入和对运动结构的润滑。
更进一步地,由于本防尘甩油环采用的是迷宫式设计,同时起到了良好的密封作用,防止外界的腐蚀性气体,灰尘进入到轴承腔中,起到排油和防尘的双重作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任何限制。
参考图1所示,一种立式离心泵轴承腔的排油结构,包括轴承1、转轴2和轴承支架3,所述的轴承支架3上侧和下侧分别固定连接有上压盖4和下压盖5;所述的轴承1内圈的上侧和下侧分别贴合有固定设置在转轴周围的轴承上挡套6和轴承下挡套7,所述的轴承支架3、上压盖4、下压盖5、轴承上挡套6和轴承下挡套7围成一个轴承腔8,所述的上压盖4上还设有注油装置9,所述的注油装置9为油嘴,所述的上压盖4上设有连通油嘴和轴承腔8的注油通道17,所述的轴承下挡套7和下压盖5之间设有排油空隙10,所述的轴承下挡套7下部固定连接有防尘甩油环11,所述的防尘甩油环11上设有至少一圈凸出环12,在本实施例中,凸出环12最佳设置为2层,如果多于两层,润滑油不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通过该迷宫结构,所述的下压盖5与所述的凸出环12对应的位置设有容纳所述的凸出环12的凹进部13,所述的凹进部13的宽度大于所述凸出环12的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襄阳五二五化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襄阳五二五化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2435.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泵的泵体的密封结构
- 下一篇:潜水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