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造船用数控胎架的可拆卸式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2138.5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760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李继先;赵成壁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继先;赵成壁 |
主分类号: | B63B9/06 | 分类号: | B63B9/06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造船 数控 可拆卸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造船用胎架,具体涉及一种造船用数控胎架的可拆卸式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本申请人于2013年申请的申请号为“201320474135.2”的“一种造船用数控胎架支柱”,其通过数控调节胎架支柱的长度,有效地适应了不同规格、不同外形的船舶建造,实现了胎架支柱的重复使用。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大量的以阵列形式排布的以上所述的胎架支柱,用于支撑船体分段外板。而以上所述的每个胎架支柱均固定安装有一个伺服电机,通过对各个伺服电机的控制,调节相应的胎架支柱的长度,使得整个船体建造分段胎架的构造过程非常简便、快速,几乎不需要人工干预。
但是,采用以上所述的胎架支柱有以下缺陷:
1、在船体建造中需要大量的胎架支柱,而每个胎架支柱均固定安装一伺服电机,导致船体建造分段胎架的制造成本过高;
2、在数控胎架的制造和安装过程中,由于每个胎架支柱的伺服电机均有电源线和信号线,因此,当数控胎架的胎架支柱较多以后,其电源线、信号线的布线就比较麻烦,给现场管理带来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面所述的成本高、线束布置复杂等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造船用数控胎架的可拆卸式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造船用数控胎架的可拆卸式控制装置,包括设有显示部件及输入部件的外壳,该外壳内设有蓄电装置、伺服电机和控制主板;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至少部分伸出于所述外壳的底部,用于带动胎架支柱上的传动机构;所述控制主板与所述部件显示及所述输入部件连接,并通过通信协议转换器与所述伺服电机中的控制部件连接,控制所述伺服电机的工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相比于在每个胎架支柱上均固定一伺服电机,每个伺服电机均通过信号线和电源线与远端的电脑、电源连接,本实用新型将伺服电机、电源及电脑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独立的控制装置,以形成以下优势:
1、不再需要在每个胎架支柱上均固定一个伺服电机,可以将本实用新型临时装配到需要调节高度的胎架支柱上,对接于胎架支柱上的传动机构,实现对胎架支柱的高度调节,待调节完毕后,从胎架支柱上卸下,并装配到下一个需要调节高度的胎架支柱上,如此往复,直至将胎架中的每个胎架支柱调节完毕;
2、不再需要对每个胎架支柱配以电源线、信号线,本实用新型将蓄电装置、伺服电机等均装配在一个独立的外壳里,简化了造船分段数控胎架建设中电源线、信号线电缆布线和机柜装配的麻烦,去除了线束过多带来的管理上的不便,并可适应更恶劣的工作环境。
可知,通过对本实用新型的流转使用,有效降低了船体建造分段胎架的制造成本,同时,还有效地降低了分段胎架现场制造的复杂程度和对现场工作环境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控制装置的电路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装配到一胎架支柱上的装配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晰,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
如图1、2所示,一种造船用数控胎架的可拆卸式控制装置1,外壳、显示部件、输入部件、蓄电装置、伺服电机、通信协议转换器及控制主板:
显示部件及输入部件设置在外壳的正面,本实施例中的显示部件为液晶显示屏,输入部件为附在液晶显示屏上的触摸屏;
蓄电装置、伺服电机及控制主板设置在外壳内:
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为:
蓄电装置分别与显示部件、输入部件、伺服电机及控制主板连接,为其提供工作电压或工作电流;应该了解,作为公知技术,锂电池、铁电池、燃料电池等均属于简单置换;另外,蓄电装置作为一种可充电装置,必然在外壳上配备有与之连接的电源接口或者电源线,或者供其取出到外部充电的电池盖,在此不做进一步赘述;
控制主板分别与显示部件、输入部件连接,并通过通信协议转换器与伺服电机中的控制部件连接,显示部件用于显示参数信息,输入部件用于输入命令给控制主板,控制主板根据接收到的命令向伺服电机的控制部件发送相应的控制信号,控制伺服电机的转数和转向等,使胎架支柱达到设定的高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继先;赵成壁,未经李继先;赵成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21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船舶自控集成式加固门
- 下一篇:传动轴自行车变速动力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