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双层输送带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2132.8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31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发明(设计)人: | 孙成才;韩学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德(扬州)输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25/10 | 分类号: | B32B25/10;B65G15/3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赵秀斌 |
地址: | 225009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双层 输送带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输送带,具体的涉及一种双层输送带。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进步,能源使用的逐步加快,运输速度及长度逐步加大,运输货物逐步加重,各煤矿,港口,电厂,水泥厂,钢厂等企业在选择输送带上逐步倾向于高强力钢丝绳输送带,而高强力钢丝绳输送带所要求的驱动动力以及驱动半径均需要加大,加之钢丝绳胶带重量重,长距离运输需要提供比较大的驱动能源,而传统织物芯胶带,虽然在重量存在一定优势,但其骨架材料不能解决长距离,高运速,超负荷使用条件的要求,因此无法取代钢丝绳输送带的稳固地位,为解决此类问题,特开发SW型高强力输送带,该类输送带被称为“软钢丝”输送带,其柔性远远大于钢丝绳,其强力又比邻高强力钢丝绳,因此在能源节省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传统织物芯输送带层数较多,每层之间,均需要增加粘合层,而厚度越厚,层数越多,最外层帆布与最内层帆布在经过驱动辊筒时产生的受力方式差别越大,内层是压缩方式,而在最外层则是拉伸方式,时间长时,运速快时,很容易产生层与层之间的脱层,而输送带脱层后很容易造成输送带磨损加剧,进而产生断裂,造成停机,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不易脱层、不易断裂的双层输送带。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双层输送带,包括上盖胶层、骨架层、下盖胶层、粘合层,所述骨架层由两层SW型帆布组成,分别为第一骨架层、第二骨架层,所述粘合层设有三层,分别为第一粘合层、第二粘合层、第三粘合层,所述上盖胶层通过第一粘合层与所述第一骨架层相粘合,所述下盖胶层通过第二粘合层与所述第二骨架层相粘合,所述第一骨架层与第二骨架层通过所述第三粘合层相粘合。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骨架层的两层SW型帆布均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且在所述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上改变SW型帆布的密度。
进一步,所述骨架层的两层SW型帆布的经线为聚酯材料或者芳纶材料,纬线为尼龙66材料。
进一步,所述第一粘合层、第二粘合层和第三粘合层均由一层粘合胶构成。
进一步,所述骨架层的两层SW型帆布的强力均大于800N/m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双层高强力SW型帆布作为骨架层使用于帆布芯输送带上,可减少输送带层数,减轻输送带整体重量,增加输送带耐动态疲劳性能,减少输送带使用时张紧行程,故可长距离使用,大宽度使用;在所述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上可改变SW型帆布的密度,从而可以调整骨架材料之间的粘合层厚度,使双层SW输送带既能满足传统输送带输送物料时的刚性要求,又能满足柔性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双层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
1、上盖胶层,2、下盖胶层,3、第一骨架层,4、第二骨架层,5、第一粘合层,6、第二粘合层,7、第三粘合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双层输送带,包括上盖胶层1、骨架层、下盖胶层2、粘合层,所述骨架层由两层SW型帆布组成,分别为第一骨架层3、第二骨架层4,所述骨架层的两层SW型帆布均由经线和纬线交织而成,且在所述经线方向和纬线方向上改变SW型帆布的密度,所述骨架层的两层SW型帆布的经线为聚酯材料或者芳纶材料,纬线为尼龙66材料,所述骨架层的两层SW型帆布的强力均大于800N/mm;所述粘合层设有三层,分别为第一粘合层5、第二粘合层6、第三粘合层7,所述第一粘合层、第二粘合层和第三粘合层均由一层粘合胶构成;所述上盖胶层1通过第一粘合层5与所述第一骨架层3相粘合,所述下盖胶层2通过第二粘合层6与所述第二骨架层4相粘合,所述第一骨架层3与第二骨架层4通过所述第三粘合层7相粘合。所述SW(straightwarp)型帆布指的是直经(直纬)帆布,所述强力是指在HG-T2820-1996标准和输送带行业中,指“拉伸断裂强度”,也就是:在拉伸试验中,试样直至断裂为止所受的最大拉伸应力即为拉伸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德(扬州)输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德(扬州)输送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21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稀土尾矿制备多孔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氟化催化剂的再生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