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医用尿液测量和收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1245.6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邓焕佳;肖乾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22 | 分类号: | A61J1/22;A61M1/00;A61F5/44;A61B5/2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海心联合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5 | 代理人: | 蔡国 |
地址: | 511434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医用 尿液 测量 收集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医用尿液测量和收集系统。
背景技术
医用尿液测量和收集系统一般用来给留置导尿管的病人收集尿液,且一般由尿液测量计和尿液收集袋组成,尿液测量计安装在尿液收集袋上,尿液测量计用于测量尿液体积。使用时,尿液经过留置导尿管流至尿液测量计,再经尿液测量计流至尿液收集袋上。类似于前述的尿液测量计如专利号200510038235.0所公开的医用半自动尿液计量储存器和专利号200710102505.9所公开的尿收集系统。其中,医用半自动尿液计量储存器由盒体、盒盖和盒底盖组成,盒体内成型有储尿腔和溢流腔,盒盖和盒底盖与盒体密封结合,这种尿液计量储存结构较为复杂,而且无密封性检测结构,无法明确得知尿液计量储存器的密封效果;而另一种尿收集系统的尿量计仅由面板和限定流体容器的外壳组成,虽然结构较为简单,但是在外壳内设置流体容器,并且外壳和面板仅在有流体容器的位置密封结合,因此,这种尿量计的密封性不够好,而且也没有密封性检测结构,无法明确得知尿液计量储存器的密封情况。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密封性好的医用尿液测量和收集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医用尿液测量和收集系统,包括由刚性材料制成的测量瓶和由软性材料制成的集尿袋,所述测量瓶的上端为进口端,下端为出口端,所述测量瓶的出口端通过一连接件连接所述集尿袋,所述测量瓶包括前盖和后盖,所述测量瓶还包括内瓶,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焊接在一起构成带有封闭主腔的瓶体,所述前盖上设有瓶腔,所述内瓶组装于所述的瓶腔内并且所述内瓶与所述瓶腔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所述瓶腔的上端与所述进口端连通。
较佳地,所述前盖和后盖的下缘均为半椭圆曲线。
较佳地,所述前盖内侧下部设有两个对称的L型肋板,所述的两个L型肋板的两端均与所述半椭圆曲线接合并形成两个近似三角区域,所述的两个近似三角区域在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焊接后与所述封闭主腔完全隔离。
较佳地,所述前盖的正面在所述的两个近似三角区域之间和所述的两个近似三角区域之间的上方以及所述内瓶表面均设有精确计量刻度。
较佳地,所述后盖上与所述的两个近似三角区域相对应的位置各有一个通孔。
较佳地,所述连接件是由半硬质塑胶材料制成的圆筒,所述圆筒外设有一对向外突出的柱体,所述出口端外缘上有一对互为对称的与所述的一对柱体密闭匹配并且能够实现测量瓶与集尿袋的快速连接与分离的缺口。
较佳地,所述前盖的两侧分别固定有一挂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医用尿液测量和收集系统由于所述前盖和所述后盖焊接在一起构成瓶体,并且所述内瓶与所述瓶腔的连接处通过密封圈实现密封,而且单独设置内瓶,故使得所述测量瓶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密封性好;由于所述前盖和后盖的下缘均为半椭圆曲线,故使得前盖和后盖构成的瓶体整体的强度更加好;由于所述连接件和出口端分别设置柱体和缺口,并通过柱体和缺口相互匹配实现连接,不仅拆装方便,且结构简单;由于所述后盖上设有与近似三角区域对应的通孔,从而方便检测瓶体的气密性。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医用尿液测量和收集系统的组合图。
图2为图1中的测量瓶的分解图。
图3为图2中的前盖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的后盖的示意图。
图5为图2中的连接件的分解图。
图6为图5的组合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1-6,所述的医用尿液测量和收集系统包括由刚性材料制成的测量瓶1和由软性材料制成的集尿袋2。所述测量瓶1的下端通过一连接件3连接所述集尿袋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维力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124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