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线焊锡机的输送带组合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31013.0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917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27 |
发明(设计)人: | 钱承林;洪雪玉;赵威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08 | 分类号: | B23K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4317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线 焊锡 输送带 组合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焊接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直线焊锡机的输送带组合结构。
背景技术
在电子产品加工领域,常常要用到各种加工设备,焊锡机就是其中比较重要的设备之一。焊锡机主要有浸式焊锡机和波峰焊锡机。过去浸式焊锡机的焊锡作业主要由人工完成,其加工工艺的一致性及质量很难保证。
国内外众多厂家和研究人员通过不断的深入开发探索,摸索研制出一些自动化程度较高的浸式焊锡机。其主要步骤如下:送料——机械手抓取待焊元件——浸助焊剂——烘干——焊锡。
我国专利CN2792679Y公开了一种联合式焊锡机,在该专利中公开了焊锡机的上料机构、机械手指及下料机构,其主要工序即为,先将待焊锡元件安装于冶具上,然后通过上料机构将安装于冶具上的待焊锡元件输送至预定位置,通过机械手指夹持至各工位进行焊锡,最后通过机械手指将安装于冶具上的待焊锡元件夹至下料机构中,通过下料机构带到下回位。
但是,从上述专利附图中可以看出,现有技术中的焊锡机其上料机构与下料机构基本呈相互垂直状态,下料机构的外端部离上料机构很远,操作时,一个操作人员站在上料机构处将待焊锡元件安装于冶具上进行上料,另一个操作人员站在下料机构的外端处拾取焊锡完毕的待焊锡元件,并将冶具拆下放置于一小车或筐中,等小车或筐中的冶具达到一定数量后,再搬运至上料机械处以供上料。上述操作不仅搬运麻烦,并且对冶具的数量要求高,否则则会导致上料机构的冶具不够用,或者必须频繁地将下料机构处的冶具搬运至上料机构处,这些都会导致焊锡机的整体效率低下,增加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直线焊锡机的输送带组合结构,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高焊锡机的整体加工效率,降低操作者的劳动强度。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直线焊锡机的输送带组合结构,所述焊锡机包括机台,所述机台上固设有上料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带组合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下料带,所述机台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下料带转动的第一电机;所述输送带组合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机台上的空盘回送带,所述空盘回送带的外端与所述下料带的外端相平齐,所述空盘回送带的内端延伸至所述上料机构处,所述机台上还设置有能够带动所述空盘回送带转动的第二电机,所述空盘回送带的转动方向与所述下料带的转动方向相反。
其工作原理如下:本焊锡机在操作时,可由第一个操作人员站在上料机构处,第二个操作人员站在下料带的外端,焊锡完毕的元件及冶具通过下料带输送至下料带外端处,第二个操作人员可进行手工操作,同时将冶具取下并通过空盘回送带回送至空盘回送带的内端处,第一操作人员可利用其空盘回送带传送过来的冶具来安装待焊锡元件,从而实现冶具的循环利用;采用上述方法,第二个操作人员不需要定期将下料带传送过来的冶具搬运至上料机构处,降低了劳动强度,同时也提高了加工效率;并且,由于冶具可循环利用,因此,只需要较少的冶具即可满足待焊锡元件的焊锡,可降低生产成本。本实用新型中,下料带的转动方向需满足使冶具及元件由内向外输送即可,同理,空盘回送带的转动方向与下料带相反,则可使冶具输送至上料机构处。
在上述的一种直线焊锡机的输送带组合结构中,所述机台上固设有一个长条状的下料支架,所述下料支架的两端分别转动设置有第一皮带轮,所述下料带有两条,所述两条下料带的两端分别套设于所述下料支架两端处的第一皮带轮上,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与其中一个第一皮带轮相连接,所述两条下料带相互平行设置且两者之间具有空隙。设计有两条下料带且两条下料带之间具有空隙,则冶具的两侧可分别放置于两条下料带上,通过下料带的转动输送至外端处供操作人员进行后续工序。
在上述的一种直线焊锡机的输送带组合结构中,所述下料支架包括一个底板,所述底板的内端处开设有长条状的通孔,所述通孔位于所述空隙的正下方;所述输送带组合结构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的气缸,所述气缸的缸体固定于所述底板的下板面上,所述气缸的活塞杆穿过所述通孔竖直向上延伸,且所述活塞杆的端部还设置有用于固定冶具的固定座,所述固定座能够竖直向上穿过所述空隙。设计有气缸和固定座后,下料时,机械手将焊锡完毕的元件及冶具夹至固定座上方,气缸伸长带动固定座上升将冶具固定,然后气缸收缩使冶具及元件下降,最终使冶具的两侧分别放置于两条下料带上,通过下料带的转动将冶具及元件输送至外端处;设计有气缸后,能够使得冶具及元件的下料工位高度与焊锡机构及助焊机构相接近,降低机械手需要下降的高度,在减小机械手开发难度的同时,也提高了焊锡机的整体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田中精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310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增进指甲健康的组合物
- 下一篇:卫生间地下贮水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