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呼吸机用冷凝水排放桶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29297.X | 申请日: | 2014-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782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陈美桂;谢斐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 |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王汛琳 |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呼吸 冷凝 排放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呼吸机用冷凝水排放桶。
背景技术
目前临床上,护士在为呼吸机使用患者吸痰或处置呼吸管路积聚的冷凝水时,通常需将呼吸管路从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套管或呼吸机无创面罩处分离开,以实现吸痰操作或处置冷凝水来保持呼吸管道的通畅。现有技术缺点:
1、 分离后的呼吸管路没有固定放置点,且因人机分离短时间限制要求,护士一般优先处理患者口腔及气管分泌物,当呼吸管路处于放空状态时,呼吸管路内积聚的冷凝水或痰液会随呼吸机参数正常做功喷射到地面、床单位等多处,污染环境及呼吸管路。2、若呼吸管路分离后将其立即连接模拟肺,呼吸管路内积聚的冷凝水或痰液将可能污染模拟肺,通常一台呼吸机配备一只模拟肺,其价格昂贵且污染的模拟肺不易消毒清洗。3、临床上储存呼吸管路积聚的冷凝水或痰液多为开放式容器,在呼吸机正常做功情况下易使水滴或痰液飞溅污染地面,既增加保洁工作量也不利于医院感染控制。4、分离的呼吸管路如不及时连接模拟肺或患者,呼吸机则会发出刺耳的报警声,易引起患者恐慌,且不利于呼吸机的保养维护。5、护士在处理患者气道分泌物或是处置呼吸管路冷凝水优先问题上有矛盾,且耗时长,易导致患者人机分离时间延长,不利于护理安全。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1、呼吸管路分离时能妥善固定放置,且操作简单易行。2、保持呼吸管路清洁通畅,提高医院感染控制的可行性。3、避免模拟肺污染,延长呼吸机使用寿命。4、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缩短患者非计划脱机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呼吸机用冷凝水排放桶,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呼吸机用冷凝水排放桶,包括桶体(6)及位于桶体(6)上方的桶盖(2),所述桶盖(2)上设置有呼吸管路连接管(1);所述桶体(6)上设置有模拟肺连接口(3)。
所述呼吸管路连接管(1)的下端口位于桶盖(2)下方。
所述呼吸管路连接管(1)垂直设置在桶盖(2)上,模拟肺连接口(3)水平设置在桶体(6)上。
所述桶体(6)与桶盖(2)螺纹连接。
所述桶体(6)外周还设置有方便桶体(6)移动的环形移动架(5)。
所述环形移动架(5)的内径不小于桶体(6)的外径。
环形移动架(5)从桶体(6)底部套入并固定于呼吸机上。
所述桶盖可为漏斗状。
本实用新型中呼吸管路连接管(1)下端口延长至桶盖以下,以利于冷凝水或痰液在重力作用下直接落到桶底,避免污染桶盖和桶体内壁,使用时可先倒入适量消毒液(7),将桶盖(2)与桶体(6)旋转拧紧,环形移动架(5)从桶体(6)底部套入并固定于呼吸机上,将模拟肺连接口(3)连接模拟肺(4),使其处于备用状态,分离后的呼吸管路与呼吸管路连接管(1)连接。呼吸管路积聚的冷凝水或痰液沿着呼吸管路连接管(1)流到消毒液中,实现呼吸机待机状态下连接模拟肺(4)正常运转。
有益效果:
① 呼吸机在待机状态或呼吸管路分离时可以妥善固定放置呼吸管路。
② 避免污染模拟肺,模拟肺连接口也可连接其它替代模拟肺,更换方便,操作便捷。
③ 本实用新型桶底可储存适量消毒液且清洗消毒方便,严格医院标准预防及感染控制。
④ 操作便捷,提高护士工作效率,缩短患者非计划脱机时间,易于被医护人员接受。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1--呼吸管路连接管 2--桶盖 3--模拟肺连接口 4--模拟肺 5--环形移动架 6--桶体 7--消毒液。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呼吸机用冷凝水排放桶,包括桶体(6)及位于桶体(6)上方的桶盖(2),所述桶盖(2)上设置有呼吸管路连接管(1);所述桶体(6)上设置有模拟肺连接口(3)。
所述呼吸管路连接管(1)的下端口位于桶盖(2)下方。
所述呼吸管路连接管(1)垂直设置在桶盖(2)上,模拟肺连接口(3)水平设置在桶体(6)上。
所述桶体(6)与桶盖(2)螺纹连接。
所述桶体(6)外周还设置有方便桶体(6)移动的环形移动架(5)。
所述环形移动架(5)的内径不小于桶体(6)的外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929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椎体扩张球囊导管
- 下一篇:一种氧动力雾化吸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