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底座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7539.1 | 申请日: | 2014-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34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发明(设计)人: | 李凤臣;崔鹏飞;舒杰;张丽娜;余祥;何春锋;陈士军;周海迎;汤蒂莲;王振华;柴新军;周慧;王少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 |
代理公司: | 南昌新天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6115 | 代理人: | 施秀瑾 |
地址: | 334000***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笔记本电脑 散热 底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笔记本电脑散热领域,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底座。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的笔记本电脑内部散热效果比较差,在电脑长时间运行的时候,大量热量积聚在CPU附件散发不出去,影响CPU的使用寿命以及笔记本电脑的运气性能,因此需要高效的冷却装置对进入笔记本电脑的空气进行冷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底座。
为了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底座,包括底座外壳,半导体制冷片,底座外壳被隔板分成制冷腔体和散热腔体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制冷腔体的周边开有通风孔格,制冷腔体内安装涡轮风扇、涡轮风扇外壳和冷却铜板,冷却铜板的下表面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贴合,冷却铜板的上表面有制冷鳍片组,制冷鳍片组的一端封闭另外一端与涡轮风扇外壳对接,制冷鳍片组的封闭端、最外侧鳍片和涡轮风扇外壳及底座外壳组成气流通道,制冷鳍片组正对底座外壳处开有通风网孔,底座外壳处沿通风网孔周围设有密封圈用于与保证冷却风进入笔记本电脑的底部进风口,气流从通风孔格进入制冷腔体然后通过涡轮风扇在涡轮风扇外壳的导流下进入制冷鳍片组,气流通过制冷鳍片组冷却后从对应的底座外壳通风网孔吹出到笔记本电脑底部的进风口进入其内部;在散热腔体的周边开有通风孔格,散热腔体内安装有散热铝板,散热铝板的上表面一部分有散热鳍片组另外一部分为光面,散热铝板的光面伸过隔板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贴合,散热铝板的下表面开有若干根槽条,槽条两端分别延伸到散热鳍片组和光面的下面,热导管安置在槽条内,通过热导管传导把铝板的光面的热量传递到铝板的散热鳍片组。
在散热腔体内安装有若干轴流风扇。
轴流风扇设置在散热鳍片组中。
槽条与热导管之间的空隙用焊锡填充。
冷却铜板的下表面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面之间空隙用导热硅脂填充贴合。
散热铝板上表面的光面与半导体制冷片的热面之间空隙用液态金属导热剂填充贴合。
设置有半导体制冷片控制模块。
设置有风扇控制模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制冷面和散热面与半导体制冷片的冷、热面分别完全紧密贴合接触,结构紧凑,换热效果更高,制冷效果更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省略底座外壳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涡轮风扇、涡轮风扇外壳和冷却铜板组合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B-B剖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轴流风扇和散热铝板组合的结构示意主视图,
图6为图5的后视图,
图7为图5的C-C剖视放大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轮廓主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轮廓左视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轮廓后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图9,图10。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底座,包括底座外壳8,底座外壳8为长方体箱体,半导体制冷片11,底座外壳8被隔板1分成制冷腔体15和散热腔体16两个相对独立的空间,在制冷腔体15的周边开有通风孔格7,制冷腔体15内安装涡轮风扇3、涡轮风扇外壳6和冷却铜板2,冷却铜板2的下表面与半导体制冷片11的冷面贴合,冷却铜板2的上表面有制冷鳍片组,制冷鳍片组的一端封闭另外一端与涡轮风扇外壳对接,制冷鳍片组的封闭端、最外侧鳍片和涡轮风扇外壳6以及底座外壳8组成气流通道,制冷鳍片组正对底座外壳8处开有通风网孔14,底座外壳8处沿通风网孔14周围设有密封圈17用于与保证冷却风进入笔记本电脑的底部进风口,密封圈17可以有海绵或者橡胶材料制成,气流从通风孔格7进入制冷腔体15然后通过涡轮风扇3在涡轮风扇外壳6的导流下进入制冷鳍片组,气流通过制冷鳍片组冷却后从对应的底座外壳8上的通风网孔14吹出到笔记本电脑的内部;在散热腔体16的周边开有通风孔格7,散热腔体16内安装有散热铝板4,散热铝板4的上表面一部分有散热鳍片组41另外一部分为光面42,散热铝板4的光面42伸过隔板1与半导体制冷片11的热面贴合,散热铝板4的下表面开有若干根槽条,槽条两端分别延伸到散热鳍片组41和光面42的下面,热导管9安置在槽条内,通过热导管9传导把铝板的光面42的热量传递到铝板的散热鳍片组4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753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