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基于ARM+FPGA的大屏幕显示器控制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27009.7 | 申请日: | 2014-0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639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 发明(设计)人: | 姜占鹏;徐瑞;张大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9G3/32 | 分类号: | G09G3/32 |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东方专利事务所 23118 | 代理人: | 陈晓光 |
| 地址: | 15008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arm fpga 大屏幕 显示器 控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ARM+FPGA的大屏幕显示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LED大屏幕显示器向更高亮度、更高耐气候性、更高的发光均匀性、更大屏幕化、更高的可靠性方向发展。LED显示屏产业正成为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屏幕显示技术的发展进步,需要处理的数据量大大增加,系统的频率越来越高,系统的规模越来越大,对显示控制装置的要求不断提高。以往的LED大屏幕显示系统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实现,系统体积较大、调试困难、不易修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ARM+FPGA的大屏幕显示器控制装置。
上述的目的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基于ARM+FPGA的大屏幕显示器控制装置,其组成包括:ARM微处理器,所述的ARM微处理器分别与FLASH闪存器、静态随机存储器A、RS485转换器、光传感器、温度传感器、FPGA连接,所述的FPGA分别与静态随机存储器B、静态随机存储器C、数据缓冲电路连接,所述的数据缓冲电路与LED显示器接口连接,所述的LED显示器接口与LED显示点阵连接。
基于ARM+FPGA的大屏幕显示器控制装置,所述的ARM微处理器采用32位嵌入式RISC。
有益效果:
本基于ARM+FPGA的大屏幕显示器控制装置的工作原理如下,上位机通过串口经过RS232/RS485转换器将指令集发送给ARM微处理器,ARM微处理器把接收到的指令集放入外部的FLASH中保存,断电后内容不丢失,同时ARM外部扩展两片SRAM用于存放快速运算的数据,光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用来测量外界的光和温度,以便随着光线的强弱改变显示屏的亮度,在显示屏上显示出外界温度。FPGA完成对LED屏的扫描驱动过程,其内部固化的数字逻辑负责产生屏幕显示控制信号(串行移位时钟、行锁存信号、行选信号等),其外部配置的两片SRAM用于分时读取灰度数据。同时,FPGA从SRAM中读取灰度数据信号,并将其转换成上屏数据后串行输出到相应的颜色的信号数据总线上。FPGA外部扩展的两片SRAM组成了数据缓冲、切换区,采用乒乓逻辑,某一时刻向一片存储器写入数据,另一片被FPGA逻辑读取数据转换后送人显示屏,二者轮流切换,保证了数据的高速上屏和显示的连续性。ARM外部配置大容量的SRAM和FLASH存储器,与传统的显示屏控制电路相比较,可以支持更大的显示区域、存储更多的显示内容、获得更好的显示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扫描驱动电路由FPGA组成,主要完成灰度数据的读取和发送、上屏灰度数据的产生、移位时钟的产生、亮度信号的控制、4个分区锁存信号的产生、通知ARM发送数据功能。这些功能均在一片FPGA中完成,这样使显示控制电路板的体积减小,而且由于FPGA功能用硬件描述语言VHDL编程实现,即可以通过使用VHDL语言编程,来验证系统方案的可行性及正确性,然后再用FPGA硬件来实现,从而可以大大缩短开发周期,使设计灵活、修改方便,同时FPGA由于高集成度、高速高可靠性、开发周期短的特点,从而大大改善电路性能。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一种基于ARM+FPGA的大屏幕显示器控制装置,其组成包括:ARM微处理器1,所述的ARM微处理器分别与FLASH闪存器2、静态随机存储器A,件号:3、RS485转换器4、光传感器5、温度传感器6、FPGA,件号:7连接,所述的FPGA分别与静态随机存储器B,件号:8、静态随机存储器C,件号:9、数据缓冲电路10连接,所述的数据缓冲电路与LED显示器接口11连接,所述的LED显示器接口与LED显示点阵12连接。
实施例2:
根据实施例1基于ARM+FPGA的大屏幕显示器控制装置,所述的ARM微处理器采用32位嵌入式RISC。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理工大学,未经哈尔滨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700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物体内导入仪器
- 下一篇:医疗用管、医疗用管组装体及盆腔内治疗用套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