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注射泵的压力传导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26536.6 | 申请日: | 2014-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66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刘仲馨;赵榆;何连才;刘平;庞普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来普惠康医学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61M5/48 | 分类号: | A61M5/48;A61M5/20;A61M5/31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悦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11 | 代理人: | 田明;任晓航 |
| 地址: | 100043 北京市石景山区古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注射 压力 传导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注射泵的压力传导机构。
背景技术
注射泵是一种以注射器为耗材的自动注射装置,与传统注射方式相比具有精度高、速度范围宽等特点,在医疗行业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为满足患者实际需求,降低医疗事故,注射泵上一般都设置有压力检测装置,以实时检测注射器中的推注压力,在压力出现异常时提供必要的报警。但在实际的应用中,压力检测装置有时并不能真实反映注射器中的实际压力,可能会出现压力异常时未产生报警而压力正常时产生误报警。这种现象存在很大的安全风险,严重时可能造成注射泵无法使用,甚至导致医疗事故;同时也制约了注射泵的推广和使用。
压力检测装置出现异常检测的原因除了与压力传感器本身检测精度有关外,压力传导机构对其能否进行正常检测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目前注射泵压力检测装置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为:(1)注射器内压力通过注射器推柄5传给压力传导机构1;(2)压力传导机构1将此压力传给压力传感器3;(3)压力传感器3将压力转换为电信号传递到注射泵中央处理器,通过逻辑判断检测压力是否正常。
现有的压力传导机构一般都较为简单,由于注射器规格多样,推柄5大小不同,压力传导机构1并不能将每一种注射器的推柄压力如实传给压力传感器3,造成检测压力偏离实际压力。这种情况对小规格注射器的影响更为明显,因为小规格注射器推力小,更容易受到压力传导机构的影响。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缺陷:如图5、6所示,(1)由于小规格注射器推柄5不能压到压力传导机构1的中心,传导机构1在注射器推柄5推力的作用下出现了偏斜,压力传导机构与推手座滑道的侧壁压紧,二者摩擦力增大,这时压力传感器3所测量的是受到压力传导机构影响的注射器推力,其值小于注射器的实际推力。这种现象会造成当注射压力超过设计报警压力时,注射泵并未产生报警,而是继续推注,这会带来不可预知的风险,严重时可能会引发医疗事故。(2)注射器规格不同时,推柄推力在压力传导机构上的作用点也不同,这也会产生一定的传导误差。当压力传导机构未受力时,靠回位弹簧4回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注射泵的压力传导机构,能够减少压力传导误差,保证压力的检测更为准确;降低注射泵故障率,减少医疗事故。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注射泵的压力传导机构,该压力传导机构包括压力传导部件及压力传感器,所述压力传导部件及压力传感器之间设有回位弹簧;所述压力传导部件设在注射泵推手座的滑道内且能够在滑道内上下移动,在所述压力传导部件与回位弹簧相接触端面对应的另一端面上固接有半球形凸起,所述半球形凸起与注射器推柄尾端相接触;在所述压力传导部件的侧面上带有曲柄,所述曲柄上穿设有旋转轴,所述旋转轴固接在所述注射泵推手座上。
进一步,所述半球形凸起设在压力传导部件水平的中心线上。
进一步,所述曲柄设在压力传导部件水平的中心线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压力传导部件一端设有半球形凸起,压力传导部件一侧设有曲柄及旋转轴,消除了推手座滑道与传导部件摩擦阻力影响,可进行更准确的压力传导;
(2)另外,压力传导部件上设有半球形凸起,针对不同规格注射器推柄推力作用位置相对固定,减小了传导误差;
(3)提高了注射泵的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注射泵压力传导机构未受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注射泵压力传导机构受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1中压力传导部件的主视图;
图4是图1中压力传导部件的俯视图;
图5是现有技术注射泵压力传导机构未受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现有技术注射泵压力传导机构受力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压力传导部件 2-旋转轴 3-压力传感器 4-回位弹簧
5-注射器推柄 6-半球形凸起 7-曲柄 8-推手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来普惠康医学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来普惠康医学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53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急诊用气管穿刺器
- 下一篇:一种留置针的防误刺防血污染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