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26468.3 | 申请日: | 2014-0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6913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25 |
| 发明(设计)人: | 葛军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新天一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1/98 | 分类号: | E04B1/98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80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抗震 工地 建筑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汶川、玉树及日本都发生了强烈地震,地震是一种危害非常严重的自然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主要是由于建筑物的倒塌造成的,地震来的快去的也快,往往就发生在几十秒甚至十几秒很短暂的时间,人们很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从房间内特别是高楼里逃生,尤其是夜间,人们大都处于睡眠状态,如果发生地震,对人员造成的伤亡就更为严重,地震的发生很没规律可循,目前的技术还没办法对地震实施很准确的预报,虽说现在已经有一些地震预警装置,可是这些地震预警装置很难普遍推广,因此如何减少地震中建筑物的倒塌和楼板的坠落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是目前函待解决的问题。
人们在想方设法对各种城市建筑楼房进行抗震设计时,缺遗忘了在建造这些楼房时对民工们临时居住的工地房做抗震保护;现有的工地房由于结构设计的问题,不能够抗震,一旦遭遇地震,民工们的人生安全和财产安全也难以得到保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良好抗震能力的工地房建筑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包括底座和房体,所述的底座由地基座和抗震板组成,所述的房体固定在抗震板上,所述的地基座固定在地下,地基座上设有抗震凸台,所述的抗震凸台和地基座一体设置,所述的抗震板上设有与抗震凸台相对应的凹腔,所述的凹腔大于抗震凸台,使抗震凸台和凹腔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的抗震凸台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均匀分布,所分布的抗震凸台至少有3个且不在同一线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抗震凸台大体呈圆台状,抗震凸台的底部大小大于顶部大小,顶部为圆球状。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抗震凸台和凹腔的内壁之间的间隙内填充有弹性材料。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地基座安置在地下,使得地基座上表面与地面处于同一平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抗震凸台为4个。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抗震凸台上的斜坡面与地基座表面的夹角90°<a<135°。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该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通过抗震凸台和凹腔的配合,在地震来时,可使抗震板在地基座上相对晃动,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均匀分布的抗震凸台,能使得抗震板的晃动始终有一个稳定的中心,至少有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抗震凸台能使抗震板在震动时不会向一侧倒去,在地震停止后,又能使房体恢复到原位,从而达到抗震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实施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抗震板3的俯视图。
附图标记:1、底座;2、房体;3、基底座;31、抗震凸台;4、抗震板;41、凹腔。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结合图2和图3对本实用新型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一种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包括底座1和房体2,所述的底座1由地基座3和抗震板4组成,所述的房体2固定在抗震板4上,所述的地基座3固定在地下,地基座3上设有抗震凸台31,所述的抗震凸台31和地基座3一体设置,所述的抗震板4上设有与抗震凸台31相对应的凹腔41,所述的凹腔41大于抗震凸台31,使抗震凸台31和凹腔41的内壁之间形成间隙,所述的抗震凸台31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均匀分布,所分布的抗震凸台31至少有3个且不在同一线上。该抗震工地房建筑结构通过抗震凸台31和凹腔41的配合,在地震来时,使得抗震凸台31和凹腔41可相对晃动,即抗震板4在地基座3上相对晃动,围绕地基座几何中心分布的抗震凸台31,能使得抗震板4的晃动始终有一个稳定的中心,根据三点确定一个平面的原理,至少有3个不在同一直线上的抗震凸台31能使抗震板4在震动时不会向一侧倒去,在地震停止时又能使房体2恢复到原位。
所述的抗震凸台31大体呈圆台状,抗震凸台31的底部大小大于顶部大小,顶部为圆球状。圆台状的抗震凸台31可以允许抗震板4能向各个方向晃动,以达到各个角度都能缓冲的目的,而且其底部大于上部,使得抗震凸台31根基稳定,保证有足够的强度,能够承受较大的冲击力,其顶部为圆球状,能和与之相对应设置的凹腔41相配合,在地震结束后,房体2又可以在重力作用下更加容易的恢复原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新天一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新天一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646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
- 下一篇:一种悬吊隔振结构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E04B 一般建筑物构造;墙,例如,间壁墙;屋顶;楼板;顶棚;建筑物的隔绝或其他防护
E04B1-00 一般构造;不限于墙,例如,间壁墙,或楼板或顶棚或屋顶中任何一种结构
E04B1-02 .主要由承重的块状或板状构件构成的结构
E04B1-16 .堆料结构,例如混凝土在现场以浇制或类似方法成型的结构,同时利用或不利用附加构件,例如,永久性结构、由承重材料覆盖的基础
E04B1-18 .包含长形承重部件的结构,例如,包含柱,大梁,骨架
E04B1-32 .拱形结构;穹窿顶的结构;折板结构
E04B1-34 .特种结构,例如,用由桅杆结构或封闭的电梯井或楼梯间等塔式结构支承的悬吊或悬臂杆件;与弹性稳定性有关的特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