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丙肝病毒特异性血浆吸附柱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4856.8 | 申请日: | 2014-0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6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倪自谦 | 申请(专利权)人: | 倪自谦 |
主分类号: | A61M1/38 | 分类号: | A61M1/3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71 | 代理人: | 吴开磊 |
地址: | 250014 山东省济南***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丙肝 病毒 特异性 血浆 吸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丙肝病毒特异性血浆吸附柱。
背景技术
1974年Golafield首先报告输血后非甲非乙型肝炎。
1989年美国科学家迈克尔·侯顿(Michael Houghton)和他的同事们利用一种新的技术手段——分子生物学方法,终于找到了病毒的基因序列,克隆出了丙肝病毒,并命名本病及其病毒为丙型肝炎(Hepatitis C)和丙型肝炎病毒(HCV)。由于HCV基因组在结构和表型特征上与人黄病毒和瘟病毒相类似,将其归为黄病毒科HCV。
HCV病毒体呈球形,直径小于80nm,在肝细胞中为36~40nm,在血液中为36-62nm,为单股正链RNA病毒,在核衣壳外包绕含脂质的囊膜,囊膜上有刺突。HCV仅有Huh7,Huh7.5,Huh7.5.1三种体外细胞培养系统,黑猩猩可感染HCV,但症状较轻。
基因结构:HCV-RNA大约有9500-10000bp组成,5′3′非编码区(NCR)分别有319-341bp,和27-55bp,含有几个顺向和反向重复序列,可能与基因复制有关。在5′非编码区下游紧接一开放的阅读框(ORF),其中基因组排列顺序为5'-C-E1-E2/NS1-NS2-NS3-NS4-NS5-3'能编码一长3014个氨基酸的多聚蛋白前体,可经宿主细胞和病毒自身蛋白酶作用后,裂解成各自独立病毒蛋白,即三种结构蛋白,为分子量19KD的核衣壳蛋白(或称核心蛋白,Core)和33KD(E1),72Kd(E2/NS1)的糖蛋白,及四种分子量为23KD、52KD、60KD、116KD的非结构蛋白分别与NS2、NS3、NS4、NS5相对应。由于GP72正好与瘟病毒表面蛋白或黄病毒第一个非结构蛋白(NS1)相对应,故将GP72的基因标记称谓E2/NS1。E1和E2/NS1糖蛋白能产生抗HCV的中和作用。NS2和NS4的功能还不清楚,发现与细胞膜紧密结合在一起。NS3蛋白具有螺旋酶活性,参与解旋HCV-RNA分子,以协助RNA复制,NS5有依赖于RNA的聚合酶活性,参与HCV基因组复制。
丙肝病毒在扩散的过程中是通过不断的复制原有的病毒蛋白来扩散的,目前研究出的新的治疗丙肝的思路为切断血液中丙肝病毒的复制原。
但是,现有的吸附器会将血液中的丙肝病毒和对人体有益的蛋白一起吸附,在治疗的同时影响了患者对营养物的吸收,致使患者在治疗中期身体因为得不到足够的营养补充,而降低了自身的免疫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丙肝病毒特异性血浆吸附柱,以解决上述的问题。
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丙肝病毒特异性血浆吸附柱,包括:吸附柱空腔和设在所述吸附柱空腔内的,由大孔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制成的树脂颗粒;
所述吸附柱空腔的内壁上附有肝素锂层,所述肝素锂层的厚度为0.5-1mm;
所述树脂颗粒上分布有多个吸附孔,每个所述吸附孔的孔径大小为62.5nm;
所述吸附柱空腔的两端分别连通有血液导管。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丙肝病毒特异性血浆吸附柱,在一个空腔内设有由大孔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制成的树脂颗粒,该树脂颗粒带碱性基团呈正电,丙肝病毒带有负电,带碱性基团呈正电的树脂颗粒能够将带负电的丙肝病毒吸附。同时树脂吸附颗粒上设有多个吸附孔,这些吸附孔的孔径大小均为62.5nm,为略大于完整丙肝病毒颗粒的直径,所以说该树脂吸附颗粒通过电性以及孔径大小能够限制仅吸附丙肝病毒颗粒,对于其它不是丙肝病毒的颗粒不会吸附,也就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丙肝病毒特异性血浆吸附柱能够实现选择性的吸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倪自谦,未经倪自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485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盆式阴道冲洗器
- 下一篇:低温等离子体灭菌器的进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