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容触控笔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2901.6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34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发明(设计)人: | 开尚同;孙继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梁徽湖 |
主分类号: | G06F3/0354 | 分类号: | G06F3/0354;G06F3/04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智英财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01 | 代理人: | 吴怀权 |
地址: | 中国台湾彰化***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容 触控笔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种触控应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容触控笔。
背景技术
电子产业的快速发展,使得3C产品推陈出新的速度愈来愈快,尤其是触控式的操作接口已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与主流。
触控式操作界面是借助触控面板结合操作系统(operation system)的图形化操作接口加以实现,触控面板依其感应的原理可区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光学触控面板、电磁式触控面板和超音波触控面板数种;早期应用于个人数字助理及行动电话的触控面板以电阻式触控面板为主,操作时需要使用触控笔用力触碰电阻式触控面板才能感应,这类触控笔的笔尖较细且硬,因此容易磨损电阻式触控面板的表面,而且不易实现多点触控的功能。
由于目前许多科技公司推出的移动电话和平板计算机,是采用电容式触控面板并能支持多点触控的功能,结合流畅的图形化操作接口,引起了消费者广大的响应,也带领了更多的3C信息产品纷纷开始采用电容式触控面板;一般而言,使用者都是直接以手指操作电容式触控面板,但是在作手写输入时仍不如使用触控笔来得方便,由于电容式触控面板与电阻式触控面板的感应方式不同,传统用于电阻式触控面板的触控笔无法直接使用于电容式触控面板。
而目前一般所使用的电容式触控笔结构较为复杂,因此重量较重,不易携带与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容触控笔,利用电容触控笔的筒体的材质与电路板之间的结构产生回路,或可通过电池组而形成回路,不但结构精简,而且重量较轻,便于使用者携带使用。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容触控笔,包括:
一导电筒体,呈中空结构,具有一开口端及一闭口端;
一导电触控件,固设在所述开口端,且所述导电触控件的一部分为外露在所述开口端,所述导电触控件的另一部分位于所述导电筒体的内部;
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导电筒体的内侧壁;以及
一导电连接单元,使所述电路板电性连接于所述导电筒体,且使所述电路板、所述导电筒体及所述导电触控件形成一回路。
上述的电容触控笔,所述导电连接单元为金属铆钉或弹性片。
上述的电容触控笔,还包括一电池组,设置在所述导电筒体内,并位于邻近所述导电筒体的所述闭口端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组的第一电极部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组的第二电极部通过所述导电筒体及所述导电连接单元而电性接入回路,该回路是指所述电路板、所述导电筒体、所述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触控件以及所述电池组形成的回路。
本实用新型还涉及一种电容触控笔,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容触控笔,包括:
一筒体,呈中空结构,具有一开口端及一闭口端,所述筒体的外部为涂布有一导电层,且所述筒体内部的一预定处设置有一导电板;
一导电触控件,固设在所述筒体的所述开口端并与所述导电层电性接触,且所述导电触控件的一部分外露于所述导电筒体,所述导电触控件的另一部分为位于所述导电筒体的内部;
一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导电筒体的内侧壁;
一导电连接单元,使所述电路板及所述导电板电性连接;以及
一电池组,设置在所述筒体内,并位于邻近所述筒体的所述闭口端处,所述电路板与所述电池组的第一电极部电性连接,所述电池组的第二电极部与所述导电层及所述导电板电性连接,使所述电路板、所述导电筒体的所述导电层与所述导电板、所述导电连接件、所述导电触控件以及所述电池组形成一回路。
上述的电容触控笔,所述导电连接单元为金属铆钉或是弹性片。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利用电容触控笔的筒体的材质与电路板之间的结构产生回路,可通过电池组而形成回路,不但结构精简,而且重量较轻,便于使用者携带使用;
(2)在导电筒体的表面涂布导电涂层并使导电触控件和电路板电性连接,使电容触控笔的结构更加小巧。
附图说明
图1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电容触控笔的基础架构示意图。
图2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电容触控笔一第一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3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电容触控笔一第二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4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电容触控笔一第三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5为表示本实用新型电容触控笔一第四实施例的示意图。
其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梁徽湖,未经梁徽湖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29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