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和填料塔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21838.4 | 申请日: | 2014-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77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 发明(设计)人: | 山口真司;滨村隆史;柴田修作;松崎光浩;江尻哲男 | 申请(专利权)人: | 株式会社吴羽 |
| 主分类号: | B01D3/00 | 分类号: | B01D3/00;B01D3/2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咨律师事务所 11247 | 代理人: | 李照明;段承恩 |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填料 再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填料塔中使用的再分散器(也被称作“再分散板”或“分布器”。)和使用该再分散器的填料塔。
背景技术
蒸馏塔通常被分类成板式塔(参照例如专利文献1~3。)和填料塔(参照例如专利文献4~6。)。
如专利文献6所示,为了高效地进行蒸馏,有时在填料塔的上部配置分散器。该分散器是为了使液相均匀地散布到下方的填料层而设置的。此外,如专利文献5或7所示,再分散器配置在填料层之间,其目的在于使液相均匀地分配下落到下方的填料层。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130232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0-300903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5-60331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01-113101号公报
专利文献5:日本特开平09-239202号公报
专利文献6:日本特开2011-206681号公报
专利文献7:日本特开平11-9901号公报
实用新型的内容
实用新型解决的课题
在蒸馏1,1-二氯乙烯单体时,存在1,1-二氯乙烯单体在蒸馏塔内聚合的问题。1,1-二氯乙烯单体反应性高,在蒸馏塔内容易聚合(polymerization。)化,所以要添加阻聚剂。但要完全防止在蒸馏塔内的聚合是非常困难的。例如可以预想到,如果添加大量的阻聚剂就能够抑制在蒸馏塔内的聚合。由于阻聚剂沸点高,所以通常几乎不会转移到气相侧(蒸馏出的1,1-二氯乙烯单体侧)。因此可以认为,在制造1,1-二氯乙烯系树脂时,几乎就不存在由该阻聚剂造成的聚合障碍。但在蒸馏中发生溢流等意外时,在蒸馏出的1,1-二氯乙烯单体中就有可能会混入阻聚剂。因而,还是希望避免大量使用阻聚剂。
当在蒸馏塔中发生1,1-二氯乙烯单体的聚合化时,则聚合物气化成的气体和液化成的液体会堵塞流路,使蒸馏(纯化)效率降低。特别是在工业生产的连续蒸馏中,存在用于除去聚合物的清理作业耗时多、蒸馏的运转时间减少的问题。例如专利文献7中提出的再分配器,由于分配器槽内的孔和塔盘的孔的配置不同,所以存在液相的分配容易产生参差不齐的问题。在蒸馏1,1-二氯乙烯单体等容易聚合化的液体的情况,若一部分的孔被堵塞,就会存在液相的分配变得更不均匀的问题。此外,由于结构复杂,所以存在将聚合化而附着在各部件上的物质进行除去(清除)耗费精力的问题。进而专利文献6中提出的分散器,虽然孔均匀配置,但由于通气孔正上部的液相容易流向塔壁侧,所以即使孔均匀配置,也存在液相的分配不均匀的问题。
于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再分散器,即使作为蒸馏对象的单体在填料塔中发生聚合化,其也能够不堵塞地长时间稳定运转,并且能够使液相均匀地分配下落,进而结构简单,容易清理。此外,另一目的是提供具有该再分散器的填料塔。并且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通过使用具有该再分散器的填料塔长时间、稳定地对1,1-二氯乙烯的粗单体进行蒸馏,而高效得到纯化单体的纯化方法。
解决课题的手段
本实用新型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是设置在填料塔的填料层下方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其具有:塔盘,其上排列配置有多个用于使液相通向下方的通液孔,并且还排列配置有长度方向是同一个方向的、用于使气相通向上方的多个通气孔,所述通气孔面积比该通液孔大、且呈细长形状,分别从上述各通气孔向上方配置的多个蒸气上升管,以及在该蒸气上升管的上端开口部的上方侧、与该上端开口部有间隔地配置的伞,所述伞具有与该上端开口部相同的形状或比其更大的形状,所述填料塔用再分散器的特征在于,所述伞在该伞的伞面具有沿着所述长度方向形成液体流路的导壁,该液体流路在所述长度方向的两端部的至少任一方具有开口部,该开口部形成在能够使从该开口部排出的液相下降到所述蒸气上升管的外侧的位置。
本实用新型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优选所述蒸气上升管的上端具有缺口部。通过这样,即使作为蒸馏对象的单体发生聚合化,通液孔被堵塞,液相也能够容易地从通气孔向下落。
本实用新型的填料塔用再分散器,也可以使所述伞的长度方向的长度,与所述蒸气上升管的上端开口部的长径方向的长度相同或比它更长,所述开口部形成在导壁上,或不设置导壁而形成。伞和导壁发挥集液器的作用,能够使收集的液相向下落到塔盘上而不是落到通气孔中。这样能够使落到塔盘上的液相介由通液孔落向下方的充填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株式会社吴羽,未经株式会社吴羽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18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