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以水为介质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20899.9 | 申请日: | 2014-0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111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16 |
| 发明(设计)人: | 赵龙章;李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工业大学 |
| 主分类号: | B03C3/16 | 分类号: | B03C3/16 |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 |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介质 等离子体 空气净化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气体处理装置,具体是涉及一种针对室内空气采用以水作为等离子体工作介质处理气体中的微颗粒(PM2.5)的装置。
背景技术
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大范围出现严重雾霾,根本原因是污染排放的增加和大气自净能力衰减。中国不少地区已把阴霾天气现象并入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可吸入颗粒物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大范围变得灰蒙蒙。这种颗粒本身既是一种污染物,又是重金属、多环芳烃等有毒物质的载体。至今为止,还没有较为理想的治理雾霾的合适方法。在雾霾严重时,现在的普遍做法是学生停止上学,上班人有员尽量在家中或室内做活,并尽可能的减少开窗次数和时间。然而,雾霾是随大气的流通无孔不入的,室内也不是完全的安全区域。本发明针对室内有毒有害物质的降解,特别是去除气体中的各类颗粒物(包括微细颗粒物PM2.5),通过本方法旨在获得安全的室内气体环境,使人们具有室内气体安全的生存条件。
将具有污染物(含微颗粒物)的室内气体引入水体中,对其混合物运用等离子体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无害化后的混合物中的固体物质将滞留在水体中,纯净的气体逸出后排放到室内。当水体中的固体物质浓度达到一定量时,作为废水进行排入生活废水公共处理系统进行净化处理。按此方法针对室内气体的不断循环处理,能确保室内气体的安全性。
等离子体技术在水体中对有毒有害物质处理是日趋成熟的技术。目前,多采用高压脉冲放电法产生等离子体作用于水体,其原理是利用高压脉冲放电形成低温非平衡等离子体,给反应器注入一定的能量,产生大量高能电子对污染物的轰击,产生物理和化学的多重效应。等离子体由电子、正负离子、激发态的原子、分子以及自由基等粒子组成。该方法具高能电子辐射、臭氧氧化、紫外光分解于一体,有益的效果是在水体中产生局部高温、液电空化、强冲击波,此外还产生大量的活性自由基,如:OH、O、H等。自由基可无选择地与混入气体中污染物的水体发生反应,直接将其氧化为CO2、水或盐。等离子体法处理水体中的污染物具有速度快、高效、无二次污染,尤其是对难降解有毒有害的有机污染物及有特殊处理要求污染物效果较为显著。整个工作过程中,不加入任何化学物质,具有安全、环保、方便、快捷的优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以水为介质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该方法处理效果好,装置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应用市场。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以水为介质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它包括机架,所述机架上设置有水箱,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机座,所述机座上设置有风机,所述水箱内横向设置有等离子体反应器,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左右两侧与水箱内壁之间设置有支撑件,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通过等离子体偶合器与设置于水箱外部的等离子体发生器相连接,所述等离子体发生器上连接设置有等离子体电源,所述等离子体反应器下方设置有沉气板,所述风机出口通过连接件与接长管相连接,所述接长管下端伸入水箱内至沉气板以下,所述水箱左侧上部设置有输出口。
所述沉气板下方设置有电加热装置,所述电加热装置与设置于水箱外部的电加热电源相连接。
所述水箱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水箱右侧底部设置有放水阀。
所述沉气板包括板体,所述板体上平行开设有多个斜向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一种以水为介质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它特别是针对气体中的微颗粒PM2.5净化效果好、运行成本低、性能稳定可靠、使用方便,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以水为介质等离子体空气净化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沉气板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
等离子体电源1
等离子体发生器2
等离子体偶合器3
进水口4
紧固件5
需要处理的空气6
风机7
机座8
连接件9
风机压力风力方向10
接长管11
水面线12
水箱13
支撑件14
放水阀15
沉气板16
机架17
等离子体反应器18
电加热装置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工业大学,未经南京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089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气净化器、集尘装置及导电片
- 下一篇:新型混合物料磨粉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