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生产氟化氢铵用釜式结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0726.7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3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吴晓秉;陈鸿福;徐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C1/16 | 分类号: | C01C1/16;B01D9/02 |
代理公司: | 杭州华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7 | 代理人: | 施少锋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生产 氟化氢 铵用釜式 结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产氟化氢铵用釜式结晶器。
背景技术
氟化氢铵是一种具有腐蚀性的化学物质,可以溶解玻璃,微溶于醇,极易溶于冷水,而且非常容易潮解,主要用于玻璃蚀刻剂、消毒剂、硅素钢板的表面处理剂等。
在湿法生产氟化氢铵的过程中需要将氟化氢铵水溶液蒸发浓缩结晶,氟化氢铵水溶液呈酸性,不使用金属的结晶器,传统的结晶器是采用槽式冷却结晶,既将浓缩后的液体在一只敞开的槽子中进行自然或强制通风冷却,使氟化氢铵结晶出来,但是槽式冷却结晶器占地面积大,为了提高冷却效果,采用的结晶槽是高度很低而与空气接触面很大的槽子;敞开结晶使空气中的灰尘等杂物容易进入产品中,使产品中的黑点偏高,影响产品的质量,难以满足高品质的产品要求;由于槽式结晶采用风冷,冷却效果不理想,结晶时间长,产能少。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生产氟化氢铵用釜式结晶器的技术方案,以达到占地面积小、工作效率高、结晶效果和质量控制好、产能大的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生产氟化氢铵用釜式结晶器,结晶器包括上封头、筒体和下封头,其特征在于:上封头上设置有进料管,进料管上设置有进料阀;下封头上设置有出料管,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上封头和下封头之间设置有筒体,筒体内设置有冷却水管道,筒体上部设置有进水口,筒体和下封头上设置有冷却水夹套,下封头上设置有出水口,筒体的底端设置有至少四个支撑架;筒体内设置有第一搅拌器,第一搅拌器包括第二电机、搅拌架和第一刮刀,第二电机固定连接在筒体的固定悬梁上,搅拌架包括第一搅拌架和第二搅拌架,下封头内设置有第二搅拌器,第二搅拌器包括第一电机、第三搅拌架和第二刮刀,实现气体快速冷却结晶。
进一步,第二搅拌架与第二电机之间设置有减速机,可以有效的将第二电机输出的高转速转化为需要的转速,节约能源,同时有利于提高结晶器在工作时的稳定性。
进一步,第一搅拌架与第二搅拌架互相垂直,有效的将第二电机输出的转矩转化为第一刮刀的圆周运动。
进一步,第一搅拌架的两端固定连接有第一刮刀,第一刮刀上设置有距离感应器,可以根据结晶的厚度来调节第一刮刀与结晶壁之间的距离,当距离感应器检测到结晶壁与第一刮刀之间的距离大于设定值时,自动调节间距,更有效的将结晶物刮下来。
进一步,第一搅拌架上设置有至少两个横向移动控制器,第一刮刀上的距离感应器将第一刮刀与结晶壁之间的距离与设计值比较后传给横向移动控制器,调节第一搅拌架的长度。
进一步,第二搅拌架上设置有纵向移动控制器,通过检测第一刮刀与上封头和下封头的距离自动调节第二搅拌架的长度。
进一步,第二刮刀呈圆弧形,可以沿着下封头内壁移动,将下封头内壁上的结晶物刮下来,提高结晶效率。
进一步,冷却水夹套内部为空心,方便夹套内的冷却水流动,提高结晶效率。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占地面积小、工作效率高、结晶效果和质量控制好、产能大:本实用新型采用带夹套的内衬釜式结晶器,第一搅拌器上设置有第一刮刀,当结晶物达到一定厚度后,第一搅拌器上的距离感应器通过测得第一刮刀与结晶壁的距离调节搅拌架,更高效的刮下结晶物;下封头内设置的第二搅拌器将下封头内的结晶物刮下来,提高结晶器的结晶效率;封闭结晶,空气中的灰尘等杂物不容易进入产品中,保证高品质的产品要求;结晶效果好,产能大,每釜的结晶时间能控制在5小时一下。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实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生产氟化氢铵用釜式结晶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搅拌器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海蓝化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07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