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测定水质中化学需氧量的加热消解恒温器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20378.3 | 申请日: | 2014-01-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525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耿佃刚;商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耿佃刚;商悦 |
主分类号: | G01N1/44 | 分类号: | G01N1/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测定 水质 化学 需氧量 加热 消解 恒温器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质分析用测定装置,具体是一种测定水质中化学需氧量的加热消解恒温器装置。
背景技术
化学需氧量反映了水中受还原性物质污染的程度,所以CODcr作为有机物相对含量的指标之一,也是我国实施排放总量控制的指标之一。CODcr数值可由于加入氧化剂的种类及浓度、反应溶液的酸度、反应温度和时间等的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果。因此CODcr是一个条件性指标,必须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控制,而样品消解时的反应温度和时间对结果的准确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目前现有技术的CODcr加热消解恒温器(如图1所示)主要是现有加热传导块2和现有消解管4(平底)组成,其结构存在很大的弊端。恒温器在设计时,为了实验操作方便,并且为了适应现有消解管4尺寸的差别,一般CODcr恒温器的现有加热孔5设计的比现有消解管4的外径都要大很多,并且现有温度传感器3设置在现有加热传导块2上,这样,导致现有消解管4内的反应溶液7的温度比恒温器显示的温度低很多,尤其是恒温器用的时间稍长,加热孔内出现了较厚的氧化层和落入加热孔的残渣,这些热的不良导体使现有加热孔5和现有消解管4的空隙又进一步加大,严重影响了热的传导和辐射,这样现有消解管4内的反应溶液7的温度比恒温器显示的温度差别又进一步加大,经实测,离现有加热元件1较远的现有第二消解管6实测温度比恒温器显示温度最大可相差20℃以上,严重影响了前后结果的稳定性。即使同一批样品,因为加热孔之间温度的差异,也直接导致结果的不一致。专利200920023740.1虽然把温度传感器设置在加热孔内,可实现各加热孔温度的一致,但是如上所述的原因,仍然存在着加热孔和消解管内反应溶液温度的差别;专利201220175435.6中消解管管体内的温度传感器能够实现精确控制温度,但是该设计的安装管和管体存在死角,清洗不彻底,有交叉污染,并且该消解管只适用于在线分析仪器,不能按照国标《 GB/T 11914-1989?》进行电磁搅拌滴定操作。
同时,现有技术中,加热消解恒温器的铝制或石墨加热传导块2对消解管4底部和中部一起加热,这样导致消解管中部没有样品的位置局部温度迅速升高,管壁粘附的样品中的有机轻组分迅速挥发,导致结果偏差。
同时,现有技术中,对国标中水冷凝改进为空气冷凝,但是因为静态的空气冷凝的效果是很有限的,尤其是室温较高时和受加热块表面温度向上对流、辐射的影响,消解过程中仍然有部分酸雾逸出,所以现有技术仍然需要把整个消解装置放入通风橱中,既引起环境污染,又增加能源消耗。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加热消解恒温器装置中加热温度差异大、加热部位不合理、空气冷凝效果不好等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温度控制真实准确、加热部位合理、冷凝效果好的节能加热消解恒温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测定水质中化学需氧量的加热消解恒温器装置,包括壳体32,加热元件11及隔离层12,消解管8,保温层10,空气冷凝管16,所述的壳体32分三部分,下层是加热腔15,上层是强制空气冷却腔20,加热腔15的前面是显示及控制区域23,加热腔15和强制空气冷却腔20通过竖直支撑板22连接。
所述的加热腔15内均匀分布多个加热孔14,每个加热孔14底部都安装单独加热元件11,所述的加热元件11上有隔离层12,所述的加热元件11及隔离层12的底部和四周是保温层10,所述的隔离层12上放置消解管8,所述的消解管8的上口802和空气冷凝管16的下口17连接。
所述的加热元件11直径和所述的消解管8的底部外直径相适应,根据实际样品需要可以单独进行加热控制。
所述的加热元件11上有隔离层12,所述的隔离层12为U型,其内直径比所述消解管外直径大3-15mm。
所述的消解管8在上口802向下内缩形成一肩部801,肩部801安装有沿管壁斜向下的温度传感器套管806,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套管806内部加有导热流体807,作为优选的,所述的导热流体807可以是导热油或者导热硅脂,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套管806上端伸出消解管8管体并留有螺纹804,螺纹804与套管螺母803连接。
所述的温度传感器808的导线805穿过套管螺母803和温度传感器接线柱31连接,所述温度传感器接线柱31在加热腔15内与控制器(未图示)电连接。
所述的空气冷凝管16上端有一个或者多个球形泡18,球形泡18内部中空并与冷凝管16内部相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耿佃刚;商悦,未经耿佃刚;商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20378.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塑料管材耐内压试验的密封夹具
- 下一篇:糖衣片去包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