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绕线机构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18865.6 | 申请日: | 2014-01-13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96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 发明(设计)人: | 杜立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梯梯电子集成制造服务(苏州)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F41/06 | 分类号: | H01F41/06;B65H59/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州市新区枫桥科技园华***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特殊结构电感线圈成型的绕线机构。
背景技术
对于规律分布、规律绕线且又一体成型相互连接的多组电感线圈,人工绕线存在多组线圈绕线结构差别较大的缺陷,从而导致一体成型相互连接的多组电感线圈之间的性能差别较大,在实际使用时存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绕线机构,以实现特殊绕线电感的高精度及高效绕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绕线机构,包括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的线卷、松紧夹、固定导轮、纠偏导轮、限位导轮及电感磁芯,所述电感磁芯固定在一定位导杆上,所述定位导杆设置由一直线步进电机控制,所述直线步进电机连接至一PLC控制器;所述松紧夹内部设置有防静电弹性体,所述导线穿过所述防静电弹性体;还包括弹性压片,所述弹性压片的工作端将所述导线压紧在所述电感磁芯上。
其中,所述限位导轮与电感磁芯之间设置有限位导筒。
其中,所述纠偏导轮安装在一导辊上,所述导辊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至纠偏导轮,另一端通过螺母锁紧在所述导辊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机构,其通过PLC控制器控制电感磁芯的步进距离及转速以实现特殊绕线结构电感的绕线,并通过松紧夹及弹性压片实现导线的松紧度控制及高精度定位,以防止在绕线过程由于过松或过紧而导致绕线结构出现偏差,有效确保了特殊结构电感的绕线精度及高效生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公开的绕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向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中数字表示:
11.线卷 12.导线 13.松紧夹
14a、14b、14c.固定导轮 15.纠偏导轮 16.限位导轮
17.限位导筒 18.弹性压片 19.电感磁芯
20.定位导杆 21.弹簧 22.防静电弹性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参考图1及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绕线机构,包括通过导线依次连接的线卷11、松紧夹13、固定导轮、纠偏导轮15、限位导轮16及电感磁芯19,电感磁芯19固定在一定位导杆20上,定位导杆20设置由一直线步进电机控制,直线步进电机连接至一PLC控制器;松紧夹13内部设置有防静电弹性体22,导线穿过防静电弹性体22,通过松紧夹13内防静电弹性体22的松紧度调节,从而调节导线的松紧度,从而调节电感绕线的松紧度,并间接调节绕线速率,且防静电弹性体22可以有效防止与导线摩擦过程产生静电;还包括弹性压片18,弹性压片18的工作端将导线压紧在电感磁芯19上,通过弹性压片18可以有效的对电感磁芯19上的导线进行压平,有效确保了绕线精度及质量。
其中,限位导轮16与电感磁芯19之间设置有限位导筒17,从限位导轮16引过来的导线穿过限位导筒17后直接引导至电感磁芯19上;纠偏导轮15安装在一导辊上,导辊上套设有弹簧21,弹簧21的一端连接至纠偏导轮15,另一端通过螺母锁紧在导辊上,通过螺母调节弹簧21的松紧即可实现对纠偏导轮15位置的微调,以及时调整导线的方向防止便宜而导致的绕线精度有偏差。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来自线卷11的导线12依次穿过松紧夹13、固定导轮14a、固定导轮14b、纠偏导轮15、固定导轮14c、限位导轮16、限位导筒17后,另一端预缠绕在电感磁芯19上;
通过松紧夹13调整好导线12的预紧度,并通过弹性压片18将导线12另一端压紧在电感磁芯19上;
启动直线步进电机,直线步进电机在PLC控制器的控制下以预定的转速及步进距离转动并前后移动,从而实现特殊绕线结构的电感线圈的绕线成形。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上述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梯梯电子集成制造服务(苏州)有限公司,未经梯梯电子集成制造服务(苏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88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加工电容引脚用的压料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流互感器及其一次回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