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热熔电磁感应承插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7981.6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175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王占奎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占奎 |
主分类号: | F16L47/02 | 分类号: | F16L47/02 |
代理公司: | 浙江翔隆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06 | 代理人: | 胡龙祥 |
地址: | 3124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双热熔 电磁感应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管道连接配件,用于供气、给排水、化工、热力等系统中的钢塑复合管与塑料管件的连接。
背景技术
现有的塑料管、金属塑料复合管与塑料管件的熔接,多是将塑料管、金属塑料复合管直接与塑料管件熔接,即将塑料管、金属塑料复合管的外层加热,对塑料管件的内壁熔化,将塑料管、金属塑料复合管插入塑料管件令塑料管、金属塑料复合管的外层与塑料管件的内壁熔合在一起实现熔接,难以保证熔接质量和熔接强度;针对金属塑料复合管而言,还难以避免金属塑料复合管的金属内层被腐蚀。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和提出的技术任务是克服现有塑料管、金属塑料复合管与塑料管件的熔接难以保证熔接质量和熔接强度的缺陷,提供一种双热熔电磁感应承插连接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双热熔电磁感应承插连接结构,包括塑料管件、封口套、钢塑复合管,所述的塑料管件具有至少一个熔接端,所述熔接端具有熔接内壁,所述的钢塑复合管包括塑料外层、钢质中间层、塑料外层,其特征是:
所述的封口套具有第一熔接端、第二熔接端,所述的第一熔接端具有用于与所述塑料管件的熔接内壁熔接的熔接外壁,所述的第二熔接端具有形成在外环壁、内环壁之间的供所述的钢塑复合管插入熔接的熔接口。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的内环壁的端口位于所述外环壁端口的内侧。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内环壁的内壁具有斜度。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外环壁的外径在其端口处具有缩径段。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该连接结构包括一金属套,所述金属套具有套置在所述塑料管件熔接端外径上的第一套置段和套置在所述封口套第一熔接端外径上的第二套置段。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金属套的第一套置段与所述塑料管件熔接端外径紧配配合。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金属套的第一套置段与所述塑料管件熔接端外径制在一起。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金属套的第一套置段与所述塑料管件熔接端外径间隙配合。
作为优选技术手段:所述封口套第一熔接端外径上具有对所述第二套置段导向的锥度导向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不是直接将钢塑复合管与塑料管件连接,而是通过封口套作为转接件,用封口套分别与塑料管件、钢塑复合管连接,保证熔接的密封效果以及熔接强度;尤其是通过金属套辅助塑料管件与封口套的熔接,保证熔接强度和同轴度并具标识警示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热熔电磁感应承插连接结构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热熔电磁感应承插连接结构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2所示结构连接在一起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
01-塑料管件,11-熔接端,12-熔接内壁;
02-封口套,21-第一熔接端,22-熔接外壁,23-第二熔接端,24-外环壁,25-内环壁,26-熔接口,27-缩径段,28-锥度导向段;
03-钢塑复合管,31-塑料外层,32-钢质中间层,33-塑料外层;
04-金属套,41-第一套置段,42-第二套置段。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2、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双热熔电磁感应承插连接结构,包括塑料管件01、封口套02、钢塑复合管03,塑料管件01具有至少一个熔接端11(图示为弯头,具有两个熔接端,具体实施时可以是三通、四通),熔接端11具有熔接内壁12,钢塑复合管03包括塑料外层31、钢质中间层32、塑料外层33,封口套02具有第一熔接端21、第二熔接端23,第一熔接端21具有用于与塑料管件01的熔接内壁12熔接的熔接外壁22,第二熔接端23具有形成在外环壁24、内环壁25之间的供钢塑复合管03插入熔接的熔接口26。
具体连接时,先将钢塑复合管03插入封口套02第二熔接端23的熔接口26,用电磁感应加热器从封口套02第二熔接端23外侧加热实现钢塑复合管03与封口套02的熔接;再用电加热器对封口套02第一熔接端21的外层加热、对塑料管件的熔接内壁12加热至熔化,将封口套的第一熔接端21插入塑料管件的熔接端11令封口套第一熔接端的熔接外壁22与塑料管件01的熔接内壁12熔合在一起实现熔接封口套02与塑料管件01的熔接。由此即完成熔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占奎,未经王占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798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降低酱腌菜亚硝酸盐含量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震节能消声器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