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薄膜连续打孔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7003.1 | 申请日: | 2014-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36898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郭明;陶万洲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新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6F1/14 | 分类号: | B26F1/14 |
代理公司: | 杭州斯可睿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41 | 代理人: | 林元良 |
地址: | 3252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膜 连续 打孔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是一种用于多孔塑料薄膜制作的薄膜连续打孔机构。
背景技术
塑料薄膜因为产量大且品种繁多,在农业、工业、建筑等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目前我国塑料薄膜的产量约占塑料制品总产量的20%,是塑料制品中产量增长较快的类别之一。今后几年国内市场对塑料薄膜的需求量将以9%的速度持续增长,我国塑料薄膜的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我国塑料薄膜的消费约2/3用作包装材料,农用塑料薄膜约占30%,其余用作电工材料、感光材料和电子信息材料等。在很多塑料薄膜的应用中,需要增加塑料薄膜的透气性,目前采用的方法最多是根据需要在塑料薄膜上打出较大直径孔和打出细微孔。在塑料薄膜上打出较大直径孔一般是通过打孔模具来进行的,传统打孔模具存在的最大缺点是打孔速度慢、生产效率低,一是因为打孔时冲头要深入冲孔内行程较大,二是因为冲头通过气缸驱动的动作频率受到限制;另外,打孔后留下的薄膜废料不能得到及时回收处理,易散落在工作场合难以清理。
发明内容
鉴于背景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打孔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可自动回收废料的薄膜连续打孔机构。
本实用新型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
薄膜连续打孔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和在左右支架墙板中间横向设置的一排打孔器,打孔器包括冲头、冲头驱动件和底模,冲头驱动件安装在横板上,横板两端与左右支架墙板固定连接,冲头连接在冲头驱动件的驱动轴上,底模固定在冲头的下方,底模设有冲孔与冲头正对,冲孔的底部通过皮管与真空收集箱接通。所述冲头的工作部为钢球,在打孔时钢球的球面与冲孔的上端口接触来完成打孔。所述冲头驱动件采用电磁线圈吸附铁芯往复动作的结构,铁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薄膜连续打孔机构,当塑料薄膜从打孔器的冲头和底模中间经过时,冲头可对塑料薄膜进行连续快速的打孔,打孔速度快、生产效率高,这是因为打孔时冲头不需深入冲孔内,而只是以冲头工作部的钢球球面与冲孔上端口刚性接触就能来完成打孔,工作行程小,还有,冲头驱动件采用电磁线圈吸附铁芯往复动作的结构,使冲头驱动件可以带动冲头以高频率的动作进行打孔。另外,塑料薄膜经打孔后留在冲孔内的废料直接通过皮管被抽到真空收集箱内,确保工作场合的整洁卫生。
附图说明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外形结构图,
图2为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表示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描述其实例的各有关细节及其工作原理。
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薄膜连续打孔机构,包括支架和在左右支架墙板1中间横向设置的一排打孔器,打孔器的两旁设有左右导辊4,打孔器包括冲头9、冲头驱动件6和底模5,冲头驱动件6安装在横板10上,横板10两端与左右支架墙板1固定连接,冲头9连接在冲头驱动件6的驱动轴上,所述冲头驱动件6采用电磁线圈吸附铁芯往复动作的结构,铁芯与所述驱动轴连接,所述底模5固定在冲头9的下方,底模5设有冲孔7与冲头9正对,冲孔7的底部通过皮管3与真空收集箱2接通,所述冲头9的工作部为钢球8,在打孔时钢球8的球面与冲孔7的上端口接触来完成打孔。
上述的薄膜连续打孔机构工作时,塑料薄膜经前后导辊4导向从冲头9和底模5中间经过,冲头驱动件6的电磁线圈吸附铁芯往复动作带动冲头9进行快速的上下打孔动作,当冲头9向下,冲头工作部的钢球8球面与冲孔7上端口刚性接触完成一次打孔,依此快速进行,打孔速度快、生产效率高,同时,塑料薄膜经打孔后留在冲孔7内的废料直接通过皮管3被抽到真空收集箱2内,确保工作场合的整洁卫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新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新新包装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700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化纤丝锭控速装置
- 下一篇:一种快速安装及自动断胶条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