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唢呐伸缩活芯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5886.2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464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刘叶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叶平 |
主分类号: | G10D9/00 | 分类号: | G10D9/00;G10D7/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张海英 |
地址: | 034300 山西省***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唢呐 伸缩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音乐器材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唢呐伸缩活芯。
背景技术
唢呐,英文名称为suona,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的喇叭口(称作碗)。传统唢呐的管身一共有八个孔,分别由右手的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以及左手的大拇指、食指、中指、无名指来按(惯用手不同者可换左右),以控制音高。发音的方式,是由嘴巴含住芦苇制的哨子(亦即簧片),用力吹气使之振动发声,经过木头管身以及金属碗的振动及扩音,成为唢呐发出来的声音,唢呐的发音高亢、嘹亮,过去多在民间的吹歌会、秧歌会、鼓乐班和地方曲艺、戏曲的伴奏中应用。
近现代以来,中国音乐发展受到西方音乐的影响,在音乐形式内容以及乐器上都有所改革,唢呐也受到影响。近代中国模仿西方的交响乐团而成立了民族乐团,但在中国传统乐器中,铜管乐器较为缺乏,在写曲子时,将原本是木管乐的唢呐,担负起类似交响乐团中铜管乐的角色,因此唢呐多用于雄壮需要气势的曲段。唢呐虽有八孔,但第七孔音与筒音超吹音相同,第八孔音与第一孔音超吹音相同,同时传统唢呐音域较小(尤其缺乏中低音域),且半音等音准难以控制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唢呐伸缩活芯及唢呐,能够使唢呐能吹奏半音和各种变调的乐曲,拓宽了唢呐的演奏技艺,且结构简单,易于操作。
为达此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唢呐伸缩活芯,包括:内管、微调套管和活芯外管,所述活芯外管套装在内管的下部,微调套管套装在活芯外管的上部,所述内管和活芯外管之间还套装有弹簧;所述内管的上部连通有气脾,所述气脾的上部密封安装有气咀;所述内管的外壁上还开设有贯通的微调槽,所述微调槽沿内管的外壁径向延伸,并在两端部设有轴向延伸的横槽与所述微调槽相连通。
其中,所述活芯外管的上部设有柱体,所述柱体的直径大于活芯外管的直径,所述柱体上还设置有螺纹孔。
其中,所述微调套管的管壁上设置有调整槽,所述调整槽为沿微调套管轴向延伸的槽。
其中,所述调整槽上抵压有螺母,所述螺母上螺接有与之配套的微调螺栓,所述微调螺栓杆部分别穿设过调整槽和螺纹孔后抵压在微调槽上的螺栓槽内。
其中,所述内管的外壁上靠近微调槽处还开设有一未贯通的固定点。
其中,所述内管与气脾为一体结构。
其中,所述气脾是带有中心孔的圆盘状结构,所述中心孔与气咀和内管相连通。
其中,所述气咀为圆锥型结构,所述气咀的上口内径优选为3mm,气咀的下口内径优选为7.5mm。
其中,所诉微调套管的长度为28cm,内径为11mm。
其中,所述内管的伸缩量范围为15-30cm。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通过内管、微调套管和活芯外管相组合的结构,将唢呐伸缩活芯插装入唢呐中,使得唢呐能吹奏半音和各种变调的乐曲,拓宽 了唢呐的演奏技艺;结构简单,易于制作。仍保持唢呐的特色。演奏者也易于掌握。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唢呐伸缩活芯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唢呐伸缩活芯的内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唢呐伸缩活芯的微调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唢呐伸缩活芯的活芯外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1提供的唢呐伸缩活芯的剖视图。
图中:
1、内管;2、气脾;3、气咀;4、微调槽;5、调整槽;6、微调套管;7、活芯外管;8、螺纹孔;9、弹簧;10、螺母;11、微调螺栓;12、螺纹;13、固定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
如图1-5所示,一种唢呐伸缩活芯,包括:内管1、微调套管6和活芯外管7,所述活芯外管7套装在内管1的下部,微调套管6套装在活芯外管7的上部,所述内管1和活芯外管7之间还套装有弹簧9,所述弹簧9顶在气脾3的下部,所述活芯外管7套装在弹簧9的下部。
所述内管1的上部连通有气脾2,所述气脾2的上部密封安装有气咀3;所述内管1与气脾2为一体结构。所述气脾2是带中心孔的圆盘状结构。所述气 脾2是带有中心孔的圆盘状结构,所述中心孔与气咀3和内管1相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叶平,未经刘叶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588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