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挡圈模具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15659.X | 申请日: | 2014-0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647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旌德县皖星电子电器厂 |
| 主分类号: | B21D28/14 | 分类号: | B21D28/14;B21D45/06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426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挡圈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模具,具体涉及一种车用挡圈模具。
背景技术
挡圈是紧固在轴上的圈形机件,可以防止装在轴上的其他零件窜动,是机械工程中最常使用的一种机械零件,具体地说属于一种紧固件,挡圈的主要作用是起到轴向固定的作用,相当于一个活动的挡边,是用来档轴承用的,方便安装,目前车用挡圈模具落料和工件是不同的工序,生产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用挡圈模具。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车用挡圈模具,包括底板、冲床机头、切刀冲头,底板通过螺栓和压板紧固于冲床工作台面的上部,冲床机头内装夹有模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的上部上装有模架导柱,底板的上部还设有凹模,凹模的上部分别设有左定位板和右定位板,所述模柄的下部设有模架上模板,模架上模板的下部设有上模固定板,上模固定板的下部装有模板导柱和卸料板,所述切刀冲头与模架上模板相接,分别穿过固定板和卸料板。
所述模架上模板与模架导柱的上端连接,可沿模架导柱上下移动。
所述上模固定板与卸料板之间设有弹簧。
所述凹模上设有下漏料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切刀冲头向下合模冲压,复位后,由弹簧挤压卸料板使板料脱落,同时成型的工件通过凹模内设置的下漏料孔脱落,板料和工件同时下落,效率高,加工工艺简单,制作周期短。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车用挡圈模具,包括底板4、冲床机头12、切刀冲头12,底板4通过螺栓和压板2紧固于冲床工作台面1的上部,冲床机头12内装夹有模柄15,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4的上部上装有模架导柱7,底板4的上部还设有凹模16,凹模16的上部分别设有左定位板6和右定位板3,所述模柄15的下部设有模架上模板10,模架上模板10的下部设有上模固定板9,上模固定板9的下部装有模板导柱14和卸料板8,所述切刀冲头11与模架上模板10相接,分别穿过固定板9和卸料板8。
所述模架上模板10与模架导柱7的上端连接,可沿模架导柱7上下移动。
所述上模固定板10与卸料板8之间设有弹簧13。
所述凹模16上设有下漏料孔5。
工作时,把板料放置在凹模16上通过左定位板6和右定位板3定位,随着冲床机头12向下移动,模柄15也向下移动,使模架上模板10沿着模架导柱7带动固定板9、切刀冲头11向下合模冲压,随着开模复位,板料由弹簧13挤压卸料板8落下,同时成型的工件通过凹模16上设置的下料漏孔5脱落,即完成一落两件的工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旌德县皖星电子电器厂,未经安徽省旌德县皖星电子电器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565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池温度控制系统和方法
- 下一篇:高速螺旋管成形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