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混砂机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4280.7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256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士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阴市第三铸造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C5/04 | 分类号: | B22C5/04;B01F7/16;B01F15/00;B01F3/18;B01F3/12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10 | 代理人: | 唐纫兰;沈国安 |
地址: | 21443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混砂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砂机,属于搅拌机械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混砂机是使型砂中各组分均匀混合,并使黏结剂有效地包覆在砂粒表面的设备;
常规的混砂机(sand mixer)利用碾轮与碾盘的相对运动,将置于两者间的物料受到碾压兼磨削的作用而粉碎物料,并在粉碎物料的同时还将物料混合均匀;但是在实际使用中发现,上述结构混合效果不尽如人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混合搅拌效果好的混砂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砂机,所述混砂机包含有机体,所述机体内安装有刮板机构和转子机构,所述刮板机构包含有一竖向穿接于机体底部的刮板轴,所述刮板轴位于机体内的一端上安装有刮板套,所述刮板套上连接有多个水平设置的刮板,
所述转子机构包含有一竖向穿接于机体顶部的转子轴,所述转子轴位于机体内的一端上安装有转子支架,所述转子支架上连接有多个水平设置的转子刮板,且转子刮板位于刮板上方。
本实用新型混砂机,所述机体的侧壁上开有出料口,且该出料口上安装有一卸料机构,所述卸料机构包含有一压合与上述出料口上的料门,所述料门的一竖向侧边铰接于机体的侧壁上,所述卸料机构还包含有油缸、铰接杆一、铰接杆二和铰接杆三,所述油缸的缸体铰接于机体的侧壁上,所述油缸的活塞杆与铰接杆一的一端相连,所述铰接杆一的另一端与料门相铰接,所述油缸的活塞杆还与铰接杆二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铰接杆二的另一端与铰接杆三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铰接杆三的另一端与机体的侧壁相铰接。
本实用新型混砂机,所述转子轴位于机体外部的一端上套装有被动皮带轮,所述机体上安装有一转子电机,所述转子电机的输出轴上套装有一主动皮带轮,所述主动皮带轮与被动皮带轮之间张紧有一皮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通过同时设置转子机构和刮板机构,多次对砂料进行搅拌,并在搅拌过程中利用上下设置的转子机构和刮板机构形成的剪切作用对砂料进行打散搅拌作用,提高了搅拌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混砂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混砂机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混砂机的转子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混砂机的刮板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混砂机的刮板机构的俯视图。
其中:
机体1、刮板机构2、转子机构3、卸料机构4、动力系统5;
砂料进料口1.1、辅料进料口1.2、水管接口1.3;
刮板轴2.1、刮板套2.2、刮板2.3;
转子轴3.1、转子支架3.2、转子刮板3.3、转子电机3.4、被动皮带轮3.5、主动皮带轮3.6、皮带3.7;
料门4.1、油缸4.2、铰接杆一4.3、铰接杆二4.4、铰接杆三4.5。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5,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混砂机,所述混砂机包含有机体1,所述机体1的顶部设置有砂料进料口1.1、辅料进料口1.2和水管接口1.3,所述机体1的侧壁上开有出料口,且该出料口上安装有一卸料机构4,所述卸料机构4包含有一压合与上述出料口上的料门4.1,所述料门4.1的四周与出料口的四周紧密贴合,起到密闭效果,所述料门4.1的一竖向侧边铰接于机体1的侧壁上,所述卸料机构4还包含有油缸4.2、铰接杆一4.3、铰接杆二4.4和铰接杆三4.5,所述油缸4.2的缸体铰接于机体1的侧壁上,所述油缸4.2的活塞杆与铰接杆一4.3的一端相连,所述铰接杆一4.3的另一端与料门4.1相铰接,所述油缸4.2的活塞杆还与铰接杆二4.4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铰接杆二4.4的另一端与铰接杆三4.5的一端相铰接,所述铰接杆三4.5的另一端与机体1的侧壁相铰接;
所述机体1内安装有刮板机构2和转子机构3,所述刮板机构2包含有一竖向穿接于机体1底部的刮板轴2.1,所述刮板轴2.1位于机体1内的一端上安装有刮板套2.2,所述刮板套2.2上连接有多个水平设置的刮板2.3,上述刮板机构2的刮板轴2.1位于机体1外部的一端与动力系统5相连,为转子机构2提供旋转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阴市第三铸造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江阴市第三铸造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42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截面改进的钢材
- 下一篇:一种大型旋转装置中支撑轴承的润滑油液净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