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重复密封的锂离子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4114.7 | 申请日: | 2014-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4886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邓根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超维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0525 | 分类号: | H01M10/0525;H01M2/36;H01M2/08 |
代理公司: | 南昌佳诚专利事务所 36117 | 代理人: | 闵蓉 |
地址: | 3306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重复 密封 锂离子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尤其涉及可重复密封的锂离子电池。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内具有电解液,将该电解液注射于电池壳后,必须密封。现有技术提供了一些密封结构。
200310112590.9公开了一种锂离子电池密封结构,其包括一电池壳和一上盖,该上盖上具有一注液孔,该注液孔用于注射电解液。一密封件封存于该注液孔中,该密封件的杆部至少一部分插入并封堵该电解液的注液孔,并与上盖焊接为一体。密封件的焊接结构使其不具备重复使用能力。200310117600.8也公开了类似的结构。
201320077628.2公开了一种锂电池注液口封口结构,包括有盖板,盖板中间开有一贯穿盖板的圆形的注液口,注液口设有一注塑成型的圆柱形中空的绝缘板,绝缘板的上、下端均向外设有翻边,绝缘板两端的翻边分别卡在盖板的上、下端面上,绝缘板中置有一个封口铆钉,封口铆钉的下端通过注液口中的绝缘板贯穿盖板,封口铆钉的中部包裹有铆钉芯。该螺钉芯的密封必须手动操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可重复密封的锂离子电池,其在密封完成后,可重新注入电解液,再次密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可重复密封的锂离子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电池壳,该电池壳具有一电解腔;
盖板,所述盖板固定在该电池壳上,所述盖板上具有一锥形注液孔,该盖板的靠近所述电池壳的一侧设有一定位槽;
电极组件,所述电极组件位于所述电解腔内,该电极组件至少由正极电极、负极电极以及分隔板组成,所述分隔板位于所述正极电极和负极电极之间,所述正极电极和/或负极电极具有极耳;
两个电极引出组件,至少一个的所述电极引出组件包括一螺杆,该螺杆设置在所述盖板上,所述螺杆的下端连接至所述极耳;
至少一个的密封组件,所述密封组件由支撑板、弹簧以及密封锥组成,所述支撑板上设有多个穿孔,该支撑板插入所述定位槽,所述密封锥设置在所述锥形注液孔内,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所述支撑板上,另一端顶在所述密封锥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可重复密封的锂离子电池中,所述盖板具有一卡槽,所述支撑板伸入该卡槽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可重复密封的锂离子电池中,所述密封锥的上端设有多个缺口。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可重复密封的锂离子电池中,所述盖板为矩形,所述定位槽对应设置在所述盖板的直角部位。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可重复密封的锂离子电池中,所述锂离子电池还包括一防爆组件,该防爆组件设置在所述电池壳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可重复密封的锂离子电池中,所述盖板具有一容纳腔,一保护电路板位于该容纳腔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这种可重复密封的锂离子电池中,所述密封锥的上方具有一焊接层。
实施实用新型的改善了容量的锂离子电池,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需要注射电解液时,用针头将密封锥顶开即可;针头退出后,可以重新密封。支撑板卡在盖板和电池壳之间,定位方式简单,安装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局部视图,图中省去了部分结构;
图3为图1的A处的局部视图;
图4为图3的防爆帽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B处的局部视图;
图6为图5的支撑板的示意图,图中虚线部位表示被盖板固定的部位。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锂离子电池,其包括:电池壳10、盖板20、电极组件30、两个电极引出组件40、密封组件50以及防爆组件60。
电池壳10可以是塑料壳体,电池壳10具有一电解腔11,该电解腔11内具有电解液。所述电池壳10设有两个金属杆12(图中仅显示其中之一)和绝缘片13,金属杆12可以采用铜或者铝制成。所述金属杆12固定在所述电池壳10的侧面,所述绝缘片13套在该金属杆12上。绝缘片13靠在电池壳10的侧面,其主要作用是隔绝极耳34与电池壳10的接触。该电池壳10上设有至少一个的防爆孔14,该防爆孔14内具有一环形凸台15。
所述电极组件30位于所述电解腔11内,该电极组件30至少由正极电极31、负极电极32以及分隔板33组成,所述分隔板33位于所述正极电极31和负极电极32之间,所述正极电极31和负极电极32具有极耳34,该极耳34分别套在所述金属杆12上。就本实施例而言,仅对其中之一的极耳34进行细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超维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超维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411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ESD、EMI以及EMC的插入物
- 下一篇:非平面晶体管鳍状物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