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调整离心泵叶轮前间隙的前泵盖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13952.2 | 申请日: | 2014-0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7021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13 |
| 发明(设计)人: | 唐铃凤;王幼民;王逸玮;奚琳;王银凤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工程大学 |
| 主分类号: | F04D29/42 | 分类号: | F04D29/42 |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蚌埠博源专利商标事务所 34113 | 代理人: | 杨晋弘 |
| 地址: | 241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调整 离心泵 叶轮 间隙 前泵盖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泵领域,具体是一种用于调整离心泵叶轮前间隙的前泵盖。
背景技术
公知的,离心泵是依靠叶轮旋转时产生的离心力来输送液体的泵,结构简单而紧凑,对于同一输送量,离心泵具有所占面积小、重量轻,材料耗用较少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地应用;离心泵叶轮前间隙是影响离心泵效率的主要因数,决定了离心泵容积效率的大小,通过叶轮前间隙,叶轮做功后的液体会返回泵入口处,和入口管道来的新液体汇合又进入叶轮中,进行再一次做功,所以叶轮前间隙既影响泵水力效率更影响泵容积效率;不同型号不同材质的离心泵安装时,所述间隙尺寸有不同的范围,对于金属泵,该间隙控制在0.8mm以内,而非金属泵,因加工精度和离心泵运行时热胀冷缩影响,该间隙一般需要2-3mm;而目前的离心泵,其前泵盖都固定安装在泵壳上,使用时,叶轮前间隙都是不可调的,在离心泵使用一段时间后,会因为磨损、变形等因素造成叶轮前间隙的改变,间隙变大时,泄漏多,泵效率低;间隙变小时,叶轮和前泵盖之间引起摩擦,致使泵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调整离心泵叶轮前间隙的前泵盖,该前泵盖采用分体式结构,克服了一体化前泵盖的缺点,能够实现对叶轮前间隙的调整。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用于调整离心泵叶轮前间隙的前泵盖,离心泵的前泵盖与泵壳相连,离心泵中叶轮的前端与前泵盖内侧端面形成叶轮前间隙,所述前泵盖包含:
a.端盖,端盖与泵壳外端固定连接,端盖沿轴向设有阶梯孔,其中大孔作为油缸腔体;
b.圆柱形的前盖,前盖的外圆柱与所述阶梯孔中的小孔滑动密封配合;前盖的外圆柱设有凸环,凸环与端盖中的油缸腔体形成配合,将所述油缸腔体分隔为第一油腔与第二油腔;前盖沿轴向设有环形槽;位于凸环两侧的前盖外圆柱设有分别与第一油腔及第二油腔连通的第一油孔及第二油孔,第一油孔与第二油孔还分别与环形槽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前盖外侧连接有管道补偿器。
进一步地,在与叶轮相对位置的前盖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第一安装孔与第二安装孔分别与环形槽连通,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检测叶轮前间隙两端压力的压力传感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前泵盖采用分体式设计,使端盖作为缸体、凸环作为活塞、前盖作为活塞杆构成液压油缸,使前盖能够按照需要移动相应的距离,达到调整叶轮前间隙的目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前盖与端盖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与图2所示,离心泵的前泵盖与泵壳3相连,泵壳3内设有叶轮6,叶轮6与离心泵的主轴15固定连接,叶轮6前端与前泵盖内侧端面形成叶轮前间隙;前泵盖包括端盖4与前盖5,端盖4与泵壳3的外端固定连接,端盖4沿轴向设有阶梯孔,其中大孔作为油缸腔体;
圆柱形的前盖5,前盖5的外圆柱与所述阶梯孔中的小孔滑动密封配合;前盖5沿外圆柱设有凸环8,凸环8与端盖4的油缸腔体形成配合,并将所述油缸腔体分隔为第一油腔11与第二油腔12;位于凸环8两侧的前盖5外圆柱设有分别与第一油腔11及第二油腔12连通的第一油孔9及第二油孔10;前盖5的外侧沿轴向还设有环形槽16,第一油孔9与第二油孔10分别与环形槽16连通;凸环8与前盖5可为一体化结构;前盖5外侧还连接有管道补偿器7;
在与叶轮6相对位置的前盖5内侧端面分别设有第一安装孔13与第二安装孔14,所述安装孔用于安装检测叶轮前间隙两端压力的压力传感器;第一安装孔13与环形槽16连通,第二安装孔14通过设于前盖5的工艺孔17与环形槽16连通;
具体使用时,可将第一油孔9与第二油孔10分别通过连接管与液压系统的伺服阀相连,使端盖4作为缸体、凸环8作为活塞、前盖5作为活塞杆,构成液压油缸;前盖5即可在第一油腔11与第二油腔12内实现横向移动;连接管穿入环形槽16分别与第一油孔9与第二油孔10连接;
在第一安装孔13与第二安装孔14内分别安装检测叶轮前间隙两端压力的压力传感器,并将信号输入电气控制系统;压力传感器的电气线由环形槽16引出连接至电气控制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工程大学,未经安徽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395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