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先导式负载控制阀的试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3829.0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55789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谢海波;刘建彬;杨华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 |
主分类号: | F15B19/00 | 分类号: | F15B19/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求是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200 | 代理人: | 林怀禹 |
地址: | 31002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先导 负载 控制 试验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液压阀试验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先导式负载控制阀的试验系统。
背景技术
在诸如起升机械、液压绞车以及各种工程机械的液压系统应用中,会经常出现负载力方向与需要的负载运动方向一致的情况,此种负载被称为超越负载(负负载)。承受超越负载的液压系统,需要有专门的控制阀来控制从负载流回油源的液压油的流量,此种控制阀一般被称为负载控制阀或平衡阀。
然而,由于目前我国没有明确的负载控制阀的试验系统的国家和行业标准,对于负载控制阀的试验存在着各厂家、研究机构试验方法和系统不同。而且,往往各厂家和研究机构各自的试验系统只能对负载控制阀的一部分性能进行测试,并不能对负载控制阀的各项性能参数有一个完整的测试。
有鉴于此,应用新原理和方法,设计一个负载控制阀的试验系统,从而能完成对负载控制阀各项性能参数的完整测试具有十分重要的工程实际意义。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背景技术中存在的先导式负载控制阀的测试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套先导式负载控制阀的试验系统,能完成对先导式负载控制阀各项性能参数的完整测试。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包括主油路液压泵,先导油路液压泵,比例溢流阀,手动溢流阀,先导二通插装阀,主油路先导换向阀,比例减压阀,先导油路先导换向阀,手动方向阀,被测负载控制阀,负载压力变送器,回油压力变送器,控制压力变送器,流量计,功率放大装置,数据采集卡和计算机。
主油路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手动方向阀的压力油口P9相连,并且旁路连接比例溢流阀的进油口P3和先导二通插装阀的进油口A5,手动方向阀的工作油口A9与被测负载控制阀的负载油口B相连,被测负载控制阀的回油口A与手动方向阀的工作油口B9相连,手动方向阀的回油口T9与流量计的进油口相连,流量计的回油口与油箱相连。
先导油路液压泵的出油口与比例减压阀的压力油口P7相连,并且旁路连接手动溢流阀的进油口P4和主油路先导换向阀的压力油口P6,比例减压阀的回油口T7与油箱相连,比例减压阀的工作油口A7与被测负载控制阀的先导油口X相连,并且旁路连接先导油路先导换向阀的工作油口A8相连,先导油路先导换向阀的压力油口P8堵死,先导油路先导换向阀的回油口T8与油箱相连,主油路先导换向阀回油口T6与油箱相连,主油路先导换向阀工作油口A6与先导二通插装阀的控制油口X5相连,主油路先导换向阀工作油口B6堵死。
负载压力变送器与被测负载控制阀的负载油口B相连,回油压力变送器与被测负载控制阀的回油口A相连,控制压力变送器与被测负载控制阀的先导油口X相连;负载压力变送器、回油压力变送器、控制压力变送器和流量计的信号输出端都与数据采集卡的模拟输入口相连,数据采集卡安装在计算机的主板上与计算机进行通讯,数据采集卡的数字输出端与功率放大装置的输入端相连,功率放大装置的输出端分别与比例溢流阀、主油路先导换向阀、比例减压阀和先导油路阶跃先导换向阀的比例电磁铁相连;数据采集卡的数字输出口DO1与主阶跃模块相连,数据采集卡的数字输出口DO2与先导阶跃模块相连。
所述主阶跃模块,包括主阶跃电路三极管、主阶跃电路继电器、主阶跃电路二极管、主阶跃电路输入电阻R1、主阶跃电路上拉电阻R2、主阶跃电路整流电阻R3和主油路先导换向阀电磁铁YA1;数据采集卡的数字输出口DO1与主阶跃电路输入电阻R1的一端相连,主阶跃电路输入电阻R1的另一端与主阶跃电路三极管的基极相连,主阶跃电路三极管的集电极与主阶跃电路继电器的输入端正极相连,主阶跃电路三极管的发射极与电源地相连,主阶跃电路继电器的输入端正极通过主阶跃电路上拉电阻R2与电源正极相连,主阶跃电路继电器的输入端负极与电源地相连,主阶跃电路继电器的输出端正极与电源正极相连,主阶跃电路继电器的输出端负极与主阶跃电路二极管的负极相连,主阶跃电路二极管的正极通过主阶跃电路整流电阻R3与电源地相连,主油路先导换向阀电磁铁YA1的一端与主阶跃电路继电器的输出端负极相连,主油路先导换向阀电磁铁YA1的另一端与电源地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未经浙江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382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镍氢电池的快速下液装置
- 下一篇:钢丝绳单向移动式施封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