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穴施肥转换器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3458.6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60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良刚;王馥英;靳爱英;宋楠楠;付亚萍;孙继君;邹德臣;于友年;马余雷;吕泰红;王伟全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良刚 |
主分类号: | A01C15/00 | 分类号: | A01C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501 黑龙江省哈尔滨***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施肥 转换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业机械,主要涉及一种施肥作业总成。
背景技术
基于外槽轮式施肥器具有结构简单、播施方便的特点是目前使用较为普遍的固态化肥施肥总成。但是,由于该类施肥器只能完成条状施肥作业,作业性能单一,所以也只能适应和满足诸如小麦、大豆条播类作物施肥作业使用。对于玉米、葵花、白瓜等穴播作物,如果采用条施化肥方式,作物株间的大部份化肥会因根系太小而吸收不到,造成化肥损失浪费,提高了生产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设计提供一种穴施肥转换器,通过将所述穴施肥转换器与现有外槽轮式条施肥器配合使用,达到一器两用、条施肥与穴施肥转换简易方便、满足条播作物与穴播作物通用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基本设计是,在壳体上侧外部配装与壳体内腔连通的输肥管,排肥轴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上,在壳体腔内固装圆弧形隔板和铰连安装圆弧形护肥板,在排肥轴上固装穴施肥排肥轮,所述穴施肥排肥轮位于圆弧形隔板与圆弧形护肥板相对内侧部位处,且相互配合,在壳体侧壁与圆弧形隔板之间构成条施肥排肥通道,在壳体内、位于条施肥排肥通道上端口与输肥管下端口之间部位处铰连配装条施肥与穴施肥转换控制板,扭力弹簧配装在壳体腔内,所述扭力弹簧与圆弧形护肥板压靠接触配合,在壳体底部上设置与条施肥排肥通道和穴施肥排肥轮连通的排肥口,至此构成穴施肥转换器。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外槽轮式条施肥器组合使用,既可保留外槽轮式条施器的条施化肥作业功能,满足小麦、大豆类农作物施肥使用,又可实现外槽轮式条施器转换成穴施肥作业,满足诸如玉米、葵花、白瓜等施肥作业使用,具有结构简单、转换方便、作业性能好、扩大外槽轮式条施器使用范围、一器两用、适用范围广、机具作业使用率高的特点。
附图说明
附图是穴施肥转换器总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件号说明:
1、壳体、2、输肥管、3、条施肥与穴施肥转换控制板、4、穴施肥排肥轮、5、圆弧形护肥板、6、排肥轴、7、扭力弹簧、8、排肥口、9、圆弧形隔板、10、条施肥排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一种穴施肥转换器,在壳体1上侧外部配装与壳体1内腔连通的输肥管2,排肥轴6可转动地安装在壳体1上,在壳体1腔内固装圆弧形隔板9和铰连安装圆弧形护肥板5,在排肥轴6上固装穴施肥排肥轮4,所述穴施肥排肥轮4位于圆弧形隔板9与圆弧形护肥板5相对内侧部位处,且相互配合,在壳体1侧壁与圆弧形隔板9之间构成条施肥排肥通道10,在壳体1内、位于条施肥排肥通道10上端口与输肥管2下端口之间部位处铰连配装条施肥与穴施肥转换控制板3,扭力弹簧7配装在壳体1腔内,所述扭力弹簧7与圆弧形护肥板5压靠接触配合,在壳体1底部上设置与条施肥排肥通道10和穴施肥排肥轮4连通的排肥口8。
使用时,将本实用新型通过输肥管2与外槽轮式施肥器的排肥口连通。条施肥作业时,转动条施肥与穴施肥转换控制板3,利用条施肥与穴施肥转换控制板3将输肥管2下侧与穴施肥排肥轮4上侧之间的输肥通道封闭,此时由外槽轮式施肥器经输肥管2送入壳体1内的化肥经条施肥排肥通道10成条状连续从排肥口8排出,完成条施肥作业;穴施肥作业时,转动条施肥与穴施肥转换控制板3,将输肥管2下侧与条施肥排肥通道10上侧之间隔挡封闭,此时由外槽轮式施肥器经输肥管2送入壳体1内的化肥进入由排肥轴6驱动旋转的穴施肥排肥轮4的穴坑内,在圆弧形护肥板5配合,化肥成间断穴状从排肥口8排出,完成穴施肥作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良刚,未经李良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345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液态施肥喷肥针
- 下一篇:果园施肥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