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模板支撑架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2728.1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8467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2 |
发明(设计)人: | 王清江;王悦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王清江 |
主分类号: | E04G17/00 | 分类号: | E04G17/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黄书凯 |
地址: | 400039 ***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混凝土 框架 模板 支撑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辅助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模板支撑架。
背景技术
建筑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工程,在浇筑地梁时,多采取在基础地面直接支立侧模板后浇筑混混凝土的方式,框架梁若采取先浇筑框架梁再浇筑楼板混凝土方案,为了防止地梁或框架梁在浇筑楼板时倾斜,需在地梁或框架梁模板采用支撑装置,目前常用的支撑装置多采取竖楞支撑、斜撑或对拉支撑体系的方式。但是,由于竖楞支撑、斜撑或对拉支撑体系通常为单个设置,一方面,人工作业量大,操作麻烦,另一方面,由于单个支撑体系的支撑力量较单薄,支撑易失稳,在浇筑砼时,易产生涨模、跑模、模板倾斜等质量问题,尤其是地梁工程,砼浇筑后易造成梁体截面变形、轴线偏位、梁体扭转变形等质量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的钢筋混凝土地梁、框架梁的支撑装置操作麻烦,支撑稳定性差,易产生胀模、跑模和偏模的缺陷,提供一种安装、拆卸简单,支撑稳定性好且避免产生胀模、跑模和偏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模板支撑架。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模板支撑架,包括一组水平支撑杆和一组纵向支撑杆,水平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垂直;水平支撑杆包括水平伸缩杆和两个支撑端杆,支撑端杆包括端部连接的竖向杆件和横向杆件,水平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向杆件端部活动连接,横向杆件与纵向支撑杆连接。
采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模板支撑架,包括一组水平支撑杆和一组纵向支撑杆,水平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位于同一水平面且互相垂直;水平支撑杆和纵向支撑杆在同一水平面将地梁或框架梁形成一个网状整体。水平支撑杆包括水平伸缩杆和两个支撑端杆,支撑端杆包括端部连接的竖向杆件和横向杆件,水平伸缩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横向杆件端部活动连接,横向杆件与水平支撑杆连接;水平伸缩杆可调节长度,可根据地梁或框架梁之间的宽度来调节水平伸缩杆的长度,横向杆件一方面用于连接可伸缩杆件,另一方面用于连接纵向支撑杆,两个支撑端杆的两个竖向杆件用于将地梁或框架梁一一连接,即第一个和第二个地梁或框架梁均位于第一个水平支撑杆支撑端杆的两个竖向杆件之间,第二个和第三个地梁或框架梁均位于第二个水平支撑杆支撑端杆的两个竖向杆件之间,第三个和第四个地梁或框架梁均位于第三个水平支撑杆支撑端杆的两个竖向杆件之间,以此类推,从而在竖向将地梁或框架梁形成一个整体,由于水平支撑杆为一个整体,存在向内的聚拢力,将一组水平支撑杆相连接,从而形成互相牵引的一个整体,在水平向,纵向支撑杆与水平支撑杆连接,互相牵引,相对于传统的单个支撑体系而言,本实用新型从竖向和水平向形成具有相互牵引力的整体,支撑稳定性好,从而避免产生胀模、跑模和偏模的现象,另外,拆卸和安装只需要将纵向支撑杆、水平支撑杆的水平伸缩杆和支撑端杆之间拆卸和连接即可,操作方便,安装、拆卸简单。
进一步,所述的竖向杆件为包括内杆件和外杆件的可伸缩杆件,且内杆件和外杆件上设有锁定螺栓。竖向杆件为可伸缩杆件,可根据地梁或框架梁的高度调节竖向杆件的长度并用锁定螺栓锁定,操作方便,拆卸、安装简单。
进一步,所述的水平支撑杆的横向杆件上设有碗扣座,纵向支撑杆与水平支撑杆碗扣连接。碗扣连接较其他连接方式具有拼拆迅速、省力,结构稳定可靠、通用性强、承载力大、安全可靠、易于加工、避免丢失、便于管理、易于运输、应用广泛等优点。
再进一步,所述的两个支撑端杆的其中一个支撑端杆的竖向杆件和横向杆件固定连接,另一个支撑端杆的竖向杆件和横向杆件活动连接。可根据地梁或框架梁之间的距离来确定另一个支撑端杆的竖向杆件和横向杆件的连接位置,适用性强。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钢筋混凝土框架梁模板支撑架实施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王清江,未经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王清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272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