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可燃气报警器检测用辅助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2310.0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644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6-11 |
发明(设计)人: | 也尔波力·米孜木汗;孔巴提·沙提别克 | 申请(专利权)人: | 也尔波力·米孜木汗 |
主分类号: | G08B29/00 | 分类号: | G08B29/00;G08B21/16 |
代理公司: | 乌鲁木齐新科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5107 | 代理人: | 祁磊 |
地址: | 830011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新*** | 国省代码: | 新疆;6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燃气 报警器 检测 辅助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辅助检测可燃气报警器的可燃气排放设备,特别是便携式可燃气报警器检测用辅助装置。
背景技术
可燃气报警器是气体泄露检测报警仪器,我国各地的计量检测部门每年都要对可燃气体报警器至少进行一次周期性的检定, 报警器的准确性能直接关系着生命与财产的安全。目前,很多地方使用的可燃气体报警器除装有标准气体的气瓶与流量表之外的部分并不是相匹配的,检测用的软管、扩散罩和支撑杆都是检测人员自己配的,即多数是由饮料瓶构成的扩散罩绑在木杆上对准报警器的进气口。在这样的检测过程中,因为软管与自制的扩散罩间存在缝隙,操作过程中自制扩散罩与支撑杆之间有时来回晃动,这就会直接影响可燃气体报警检测结果的准确性,而且此类不正规的自制检测工具携带起来也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携式可燃气报警器检测用辅助装置,可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满足可燃气报警器测规程的要求,携带起来很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便携式可燃气报警器检测用辅助装置,包括扩散罩,还包括环状螺纹连接头、呈折弯状的L形排气管、支杆及由第一节滑动套管、第二节滑动套管、第三节滑动套管至第N节滑动套管依次配接而成的伸缩杆组成,扩散罩为第一扩散罩或第二扩散罩;第一扩散罩由管状壳壁和喇叭状壳壁构成,喇叭状壳壁前端管口管径大于其后端管口管径,第一管状壳壁后端管口管周壁与喇叭状壳壁前端管口管周壁相固接以至第一管状壳壁相应围成的柱状腔室与喇叭状壳壁相应围成的锥状腔室相连通而共同形成第一扩散罩罩腔,第二扩散罩仅由第二管状壳壁构成且第二管状壳壁相应围成的柱状腔室相应形成第二扩散罩罩腔;第二节滑动套管以经第一节滑动套管顶端管口伸出或伸入第一节滑动套管的方式与第一节滑动套管动配合且第二节滑动套管位于第一节滑动套管内部的底端管口设置着能与第一节滑动套管顶端管口设置的第一内螺纹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外螺纹,依此类推至第N节滑动套管以经第N-1节滑动套管顶端管口伸出或伸入第N-1节滑动套管的方式与第N-1节滑动套管动配合且第N节滑动套管位于第N-1节滑动套管内部的底端管口设置着能与第N-1节滑动套管顶端管口设置的第N-1内螺纹相配合连接的第N-1外螺纹,第N节滑动套管顶端管口通过连接螺纹与可被伸缩杆支撑的支杆底端相固接,支杆顶端固装着可被支杆支撑的L形排气管,L形排气管首端管口固装着围绕其管周壁的环状螺纹连接头,环状螺纹连接头设置有第N外螺纹,喇叭状壳壁后端管口与第二管状壳壁后端管口各自设置有第N内螺纹,喇叭状壳壁后端管口或第二管状壳壁后端管口通过相配合连接的第N内螺纹与第N外螺纹固装在环状螺纹连接头上且环状螺纹连接头封堵在喇叭状壳壁后端管口或第二管状壳壁后端管口与L形排气管首端管口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L形排气管首端管口相应通过相配合连接的第N内螺纹与第N外螺纹固接喇叭状壳壁后端管口或第二管状壳壁后端管口并通过第一扩散罩罩腔或第二扩散罩罩腔连通大气;当支杆支撑起L形排气管时,L形排气管尾端管口朝向地面。
本实用新型的伸缩杆在通过螺纹依次连接构成伸缩杆的1至N节滑动套管后,伸缩杆的总长度即可被固定,将可燃气从L形排气管尾端管口压入L形排气管内并经扩散罩喷出,从对准较高处可燃气报警器进气口的扩散罩喷出的气体在其被扩散罩约束的范围内被扩散罩分散而导流至燃气报警器进气口内,以达到检验可燃气报警器检测和报警功能是否异常的要求。根据上述有关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得知,本实用新型可确保检测的准确性,满足可燃气报警器测规程的要求,携带起来很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总体的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便携式可燃气报警器检测用辅助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扩散罩,还包括环状螺纹连接头4、呈折弯状的L形排气管5、支杆6及由第一节滑动套管7、第二节滑动套管8、第三节滑动套管至第N节滑动套管(7+N-1)依次配接而成的伸缩杆组成,扩散罩为第一扩散罩或第二扩散罩;第一扩散罩由管状壳壁1和喇叭状壳壁2构成,喇叭状壳壁2前端管口管径大于其后端管口管径,第一管状壳壁1后端管口管周壁与喇叭状壳壁2前端管口管周壁相固接以至第一管状壳壁1相应围成的柱状腔室与喇叭状壳壁2相应围成的锥状腔室相连通而共同形成第一扩散罩罩腔,第二扩散罩仅由第二管状壳壁3构成且第二管状壳壁3相应围成的柱状腔室相应形成第二扩散罩罩腔;第二节滑动套管8以经第一节滑动套管7顶端管口伸出或伸入第一节滑动套管7的方式与第一节滑动套管7动配合且第二节滑动套管8位于第一节滑动套管7内部的底端管口设置着能与第一节滑动套管7顶端管口设置的第一内螺纹相配合连接的第一外螺纹,依此类推至第N节滑动套管(7+N-1)以经第N-1节滑动套管顶端管口伸出或伸入第N-1节滑动套管的方式与第N-1节滑动套管动配合且第N节滑动套管(7+N-1)位于第N-1节滑动套管内部的底端管口设置着能与第N-1节滑动套管顶端管口设置的第N-1内螺纹相配合连接的第N-1外螺纹,第N节滑动套管(7+N-1)顶端管口通过连接螺纹与可被伸缩杆支撑的支杆6底端相固接,支杆6顶端固装着可被支杆6支撑的L形排气管5,L形排气管5首端管口固装着围绕其管周壁的环状螺纹连接头4,环状螺纹连接头4设置有第N外螺纹,喇叭状壳壁2后端管口与第二管状壳壁3后端管口各自设置有第N内螺纹,喇叭状壳壁2后端管口或第二管状壳壁3后端管口通过相配合连接的第N内螺纹与第N外螺纹固装在环状螺纹连接头4上且环状螺纹连接头4封堵在喇叭状壳壁2后端管口或第二管状壳壁3后端管口与L形排气管5首端管口之间形成的环形间隙,L形排气管5首端管口相应通过相配合连接的第N内螺纹与第N外螺纹固接喇叭状壳壁2后端管口或第二管状壳壁3后端管口并通过第一扩散罩罩腔或第二扩散罩罩腔连通大气;当支杆6支撑起L形排气管5时,L形排气管5尾端管口朝向地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也尔波力·米孜木汗,未经也尔波力·米孜木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231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