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悬浮式组合隔音室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12227.3 | 申请日: | 2014-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16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吉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门市百安门家居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H9/16 | 分类号: | E04H9/16;E06B5/2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伍宏达 |
| 地址: | 529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浮 组合 隔音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适用于机械、医疗、电子、空调等领域的组合式隔音室。
背景技术
隔音室是集现代制造工业、建筑工程与声学技术、美学于一身为力求改善与控制噪声污染日益严重的一种环保设备,常用于有安静级需求的场合。市面上现有的隔音室由于其结构的限制,往往无法达到非常优异的隔音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隔音门隔音效果不佳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悬浮式组合隔音室。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悬浮式组合隔音室,包括由墙外层和墙内层构成的墙体,安装在墙体上的隔音门,所述的墙外层为经过表面防静电及烤漆处理的冷轧钢板,所述墙内层为经过表面防静电及烤漆处理的铝孔板,所述墙外层的底板与墙内层的底板之间设置有阻尼减震器,所述的墙外层与墙内层之间空隙中填充有玻璃棉丝、岩棉、中密度板和/或阻尼板,所述隔音门的边缘设置有斜坡结构,形成从内侧往外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的外扩结构,固定在墙体上的门框对应设置有与隔音门匹配的斜向坡度。
进一步,所述的阻尼减震器为减震胶垫及固定在减震胶垫上的减震弹簧。
进一步,所述的隔音门为填芯式隔音门。
进一步,所述隔音门的外壳为冷轧钢板外壳,内部填充有8公分波峰吸音棉。
进一步,所述墙外层底板与地面之间隔有橡胶垫。
进一步,所述的墙内层内侧面上设置有隔音毯。
进一步,所述隔音门的斜坡结构上设置有隔音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采用悬浮式结构,能够有效阻隔和缓冲由于建筑物自身抖动产生的低频震动,阻尼减震器可以吸收声波,从而提高隔音效果;隔音室门框处的斜向坡度有利于将质量较大的产品推进或者推出隔音室,同时与隔音门的斜坡结构相配合,两者相互压紧,可以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结构合理,吸声性好,可以达到很高的隔音标准,可以作为语言录音室、医疗测听诊断室、车间控制室或者噪声测量室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关门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隔音门的结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悬浮式组合隔音室,包括由墙外层和墙内层构成的墙体1,安装在墙体1上的隔音门2,所述的墙外层为经过表面防静电及烤漆处理的冷轧钢板,所述墙内层为经过表面防静电及烤漆处理的铝孔板,所述墙外层的底板与墙内层的底板之间设置有阻尼减震器,所述的墙外层与墙内层之间空隙中填充有玻璃棉丝、岩棉、中密度板和/或阻尼板,所述隔音门2的边缘设置有斜坡结构,形成从内侧往外横截面面积逐渐增大的外扩结构,固定在墙体1上的门框对应设置有与隔音门2匹配的斜向坡度。
进一步,所述的阻尼减震器为减震胶垫及固定在减震胶垫上的减震弹簧。
在本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隔音门2为填芯式隔音门,所述隔音门2的外壳为冷轧钢板外壳21,内部填充有8公分波峰吸音棉22。
为了有效阻隔和缓冲由于建筑物自身抖动产生的低频震动,所述墙外层底板与地面之间隔有橡胶垫。
为了进一步提高隔音室的隔音效果,所述的墙内层内侧面上设置有隔音毯。
为了提高隔音门2边缘的密封性,所述隔音门2的斜坡结构上设置有隔音密封条23,当隔音门2关上时,隔音密封条23被挤压,从而达到密封的效果。
本产品采用悬浮式结构,能够有效阻隔和缓冲由于建筑物自身抖动产生的低频震动,阻尼减震器可以吸收声波,从而提高隔音效果;隔音室门框处的斜向坡度有利于将质量较大的产品推进或者推出隔音室,同时与隔音门2的斜坡结构相配合,两者相互压紧,可以达到较好的密封效果;结构合理,吸声性好,可以达到很高的隔音标准,可以作为语言录音室、医疗测听诊断室、车间控制室或者噪声测量室使用。
当然,本实用新型除了上述实施方式之外,还可以有其它结构上的变形,这些等同技术方案也应当在其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门市百安门家居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江门市百安门家居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22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