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消能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11656.9 | 申请日: | 2014-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526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治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治民 |
主分类号: | E02B8/06 | 分类号: | E02B8/06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34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消能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消能防冲设施,特别涉及一种消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水利枢纽工程中,通常需要考虑生态补水要求及生活、工业供水要求等综合利用,在混凝土拦河坝建筑物内经常会布置生态放水管或者供水管,放水管或供水管一般设计流量相对较小,通常为几个流量到几十个流量,但作用水头相对较高,可达五十米以上,这种情况下,就要求下游地基或者边坡具有较高的抗冲刷能力,因此,就需要对其进行消能。在现有的消能方式中,通过修造坝面的结构进行消能是相当有效的方式,传统的坝面常修造呈糙率很小的光滑曲面,下泄水流大部分能量被输送到坝面末端集中进行底流消能,但采用底流消能时所需的消力池既深又长,消能防冲设施工程量大,造价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消能效果充分,能利用水流自身缓冲及撞击等相互作用进行消能,能达到水流缓流,水面平稳,灵活性好,且与下游尾水能形成自然衔接的作用的消能工结构。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的消能工结构,包括底边墙,底边墙上分别连接有弯道内边墙、挑坎及溢流通道,溢流通道一端形成曲面墙,其另一端上端形成斜坡,斜坡与溢流通道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至六十度,溢流通道上设有消力坎,消力坎为两个,且固定在溢流通道上,且消力坎底部与溢流通道相通连接,溢流通道与挑坎并排设置,挑坎顶端为斜面,形成扩散形体型的跌坎,挑坎与弯道内边墙并排设置,弯道内边墙上安装有消能墩,消能墩上开有至少一个泄槽,泄槽竖向设置在消能墩内。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曲面墙与溢流通道之间的夹角为十度至三十度之间。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消能墩的墩顶高度高于曲面墙高度。
进一步的,作为一种具体的结构形式,本实用新型所述挑坎由圆弧板形成。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本实用新型消能工结构消能效果充分,能利用水流自身缓冲及撞击等相互作用进行消能,能达到水流缓流,水面平稳,灵活性好,且与下游尾水能形成自然衔接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大流量及尾水水位变幅较大的水流消能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对工程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边墙;2.弯道内边墙;3.挑坎;4.曲面墙;5.消力坎;6.斜坡;7.溢流通道;8.消能墩;9.泄槽。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这些附图均为简化的示意图,仅以示意方式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基本结构,因此其仅显示与本实用新型有关的构成。
如图1所示的本实用新型消能工结构的优选实施例,包括底边墙1,底边墙1上分别连接有弯道内边墙2、挑坎3及溢流通道7,溢流通道7一端形成曲面墙4,其另一端上端形成斜坡6,斜坡6与溢流通道7之间的夹角为三十度至六十度,溢流通道7上设有消力坎5,消力坎5为两个,且固定在溢流通道7上,且消力坎5底部与溢流通道7相通连接,溢流通道7与挑坎3并排设置,挑坎3顶端为斜面,形成扩散形体型的跌坎,挑坎3与弯道内边墙2并排设置,弯道内边墙2上安装有消能墩8,消能墩8上开有至少一个泄槽9,泄槽9竖向设置在消能墩8内,所述曲面墙4与溢流通道7之间的夹角为十度至三十度之间,所述消能墩8的墩顶高度高于曲面墙4高度,所述挑坎3由圆弧板形成。
本实用新型消能工结构消能效果充分,能利用水流自身缓冲及撞击等相互作用进行消能,能达到水流缓流,水面平稳,灵活性好,且与下游尾水能形成自然衔接的作用,有效解决了大流量及尾水水位变幅较大的水流消能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施工对工程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影响。
以上述依据本实用新型的理想实施例为启示,通过上述的说明内容,相关工作人员完全可以在不偏离本项实用新型技术思想的范围内,进行多样的变更以及修改。本项实用新型的技术性范围并不局限于说明书上的内容,必须要根据权利要求范围来确定其技术性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治民,未经王治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165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级增压气阀式排气机构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凸轮轴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