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有效
| 申请号: | 201420010055.6 | 申请日: | 2014-0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1244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 发明(设计)人: | 秦浩;张锦朝;刘警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中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3F1/00 | 分类号: | E03F1/00;E03F5/04;E03F5/10;E03F5/14;E03F5/18 |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宋缨;孙健 |
| 地址: | 201606 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施工现场 水资源 再生 利用 一体化 循环系统 | ||
1.一种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包括汇水沟(1)、重力式砂滤池(2)、曝气消毒池(3)和集水池(4),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砂滤池(2)位于所述汇水沟(1)末端;所述曝气消毒池(3)与所述重力式砂滤池(2)相邻,两者之间采用第一隔墙(8)隔开;所述第一隔墙(8)上设有第一开孔(9);所述集水池(4)与曝气消毒池(3)相邻,两者之间采用第二隔墙(10)隔开;所述第二隔墙(10)上设有第二开孔(11);所述集水池(4)的另一侧开有排水孔(1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沟(1)分为上下两层结构,其中下层结构比上层结构窄;所述下层结构在两侧形成两个台阶;所述台阶上放置有汇水沟初滤格栅(5)。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汇水沟初滤格栅(5)从下至上包括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层结构和下层结构的高度比为3:7~4: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式砂滤池(2)分为上中下三层结构,上层结构与中层结构之间放置有砂滤池初滤格栅(6);中层结构与下层结构之间横向放置作为主梁的型钢(7)。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砂滤池初滤格栅(6)从下至上包括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三层。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型钢(7)上侧自下而上分别放置钢筋格栅、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200~500mm厚级配砂、铁丝网、500~2000目尼龙网。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孔(9)的孔顶比重力式砂滤池(2)下层顶部低60~100mm。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现场水资源再生利用一体化循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开孔(11) 的孔顶比重力式砂滤池(2)下层顶部低60~10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中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中锦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1005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电镀废水的封闭式排水系统
- 下一篇:新型可折叠软质马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