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蒸汽发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9884.2 | 申请日: | 2014-01-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039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09 |
发明(设计)人: | 梁永健;黄伟聪;肖红生;刘卫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2B1/28 | 分类号: | F22B1/28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陈业胜;张春耀 |
地址: | 528306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蒸汽 发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蒸汽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蒸汽发生装置。
背景技术
蒸汽发生装置,也就是俗称的锅炉,是利用燃料或其他的能源的热把水加热成为热水或蒸汽的机械设备。现在大部分蒸汽发生装置都是采用电热加热水,然后令水保持会沸腾,产生水蒸汽。
一般地,蒸汽发生装置包括设有进水口及蒸汽出口的腔体,还包括加热装置。加热装置一般为发热管,有的将发热管安装在腔体的外侧,有的将发热管安装在腔体的内部。发热管安装在腔体的外侧,则只有跟腔体接触的部位才能传热,发热面积较小,而且热量由发热管再传递给腔体,再传递给腔体内部的水份,热传导较慢,热能浪费较多。发热管安装在腔体内部,能够与腔体内的水份直接接触,而且接触面积也不再局限于发热管与腔体接触的部分,热能的利用率及传导率均相对较高,但由于发热管是直接浸在液体内,液体长期高温加热后容易产生水垢,水垢包裹发热管后会令发热管的热能不能往外传递,从而影响热传递,也会影响发热管的使用寿命。
另外,为了排除腔体内使用长时间放置的水份,蒸汽发生装置的进水口一般是通过三通管连接水箱及排水管,在蒸汽发生装置的工作过程中,腔体内的热水在沸腾的状态下,极容易通过三通管流入进水箱或者排水管,造成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蒸汽发生装置,该蒸汽发生装置对热能的利用率高,且热传递效率高、使用寿命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包括设有进水口和蒸汽出口的腔体、安装在腔体内的加热装置,所述加热装置的外表面涂覆不粘层。
实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采用以下优选方案:
所述不粘层为水性不粘涂料层或有机硅不粘涂料层。
所述水性不粘涂料层为聚四氟乙烯层。
优选地,为了增大腔体中的水份与加热装置的接触面积,加快热量的传递,本实用新型还在加热装置上的固定若干散热片,在散热片的表面也涂覆了不粘层。
更优选地,所述加热装置为发热管,所述发热管呈环形且横置安装在腔体的底部,随着水份的不断蒸发,腔体内的水位不断地下降,横置式安装发热管能够保证发热管的表面与水份完全接触,减少热能的损失,提高热传递效率。
优选地,所述发热管的外侧四周固定若干散热片。
优选地,所述发热管和散热片一体压铸成型。
优选地,所述腔体的外侧面安装有温控器或/和保险丝,所述温控器及保险丝分别与加热装置电性连接。
优选地,为了防止沸腾的水份往进水口回流,本实用新型还在加热装置和进水口之间还设有挡板。
优选地,加热装置与腔体的连接处设有密封圈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在外表面上涂覆不粘层之后,水垢不容易粘着加热装置的表面,加热装置不会因为长期浸泡在水中而导致热传递效率下降,使用寿命减少,使得加热装置可以安装在腔体的内部,直接与水份接触,提高了热传递效率。
2、本实用新型在加热装置上固定若干散热片,增大了腔体内的水分与热源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了热传递的效率,使腔体内的水份快速被加热。
3、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采用跑道型的发热管,且将发热管横置安装,增大了水份与发热管的接触面积,进一步提高热传递的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发热管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子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介绍,以便清楚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方案。
请参照附图,一种蒸汽发生装置,其包括腔体1。所述腔体1是由上盖12和底座11围成一个密闭的容置空腔。上盖12和底座11通过焊接固定在一起。上盖12的顶部开设有蒸汽出口12a。底座11的下侧壁开设有进水口11a。在腔体内还安装一加热装置3,加热装置3与腔体1可拆卸连接,例如通过螺纹连接或者通过相互匹配的公扣和母扣连接。所述加热装置3的外表面涂覆有不粘层(图未示),防止水垢粘附在加热装置3的外表面上而降低热量传递效率。不粘层选用水性不粘涂料层或有机硅不粘涂料层,能够较好地传递热量且水垢难以粘附在其上。优选方案中,水性不粘涂料层为聚四氟乙烯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顺德区盛熙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98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燃生物质锅炉
- 下一篇:龙灯内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