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发光二极管灯头有效
申请号: | 201420009882.3 | 申请日: | 2014-0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37576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4-08-06 |
发明(设计)人: | 李炳寰;许朝均;王克扬 | 申请(专利权)人: | 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3/06 | 分类号: | F21V23/06;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博世达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1274 | 代理人: | 王晶 |
地址: | 中国台湾台南市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发光二极管 灯头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灯头,特别涉及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头,其使用弹片与LED灯板连接,使灯头达到高可靠度的功效。
背景技术
目前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灯具构造主要由一灯罩及一发光组件所组成,发光组件包括一座体与一设置于座体上的LED模块,且LED模块上设有数个LED,其中以焊接等电性连接方式将LED模块电性连接于座体。使用时,座体所连接的电源透过电源供应模块而提供电力给LED模块上的LED产生光源,以达到照明的效果。
上述利用焊接等连接方式将LED模块连接于座体等技术,在拆卸上相当不便,因为一旦LED模块损坏时,用户必需先以焊接工具进行解焊,把损坏的LED模块与座体分离,然后在更换新的LED模块。然而,上述更换的动作,并非一般未受训练的人所能轻易所完成。再者,用户在替换LED模块时,必须进行焊接或拉扯电线,而可能伤害其导电路径,造成更换后的LED灯组仍无法发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头,其使用弹片与LED灯板连接,具有无需焊接、因此对电线及端子不会有拉扯动作,进而提高发光二极管灯头可靠度的功效。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发光二极管灯头,其主要包括:一壳体;一弹片;以及一铜针。其中,壳体具有两侧,分别为一第一侧与一第二侧,其中第一侧与第二侧有一间距;弹片位于壳体内部,由一L型夹足与L型夹足的一边延伸至一适当距离后折弯成具有一第一角度的一外挑夹臂所构成,用于连接一LED灯板;以及铜针以一连接方式与弹片连接,其中铜针的中心线位于特定间距的中心。
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特征,L型夹足的角度为70度至120度之间。
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特征,第一角度为70度至120度之间。
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特征,连接方式为铆接压合。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灯头具有以下的功效:
1、发光二极管灯头无须焊接即可使用,节省组装工时与成本,方便于日后使用者作替换;
2、使用者在替换发光二极管灯头时,无须进行焊接,且因无须拉扯电线,故不会伤害其导电路径,造成更换后的LED灯板仍无法发光;
3、发光二极管灯头的维护成本低,且使用便利性高,让使用者在替换LED灯板时,可花较小的成本,而且不须具备电气的专业知识也可进行LED灯具的拆卸;以及
4、灯头结构简单,组装维修容易且有效于自动化组装设备运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灯头的外观分解图。
【符号说明】
100发光二极管灯头 110壳体110a第一侧
110b第二侧110c特定间距 120弹片
121L型夹足121a L型夹足的一边 122外挑夹臂
123第一角度 130铜针
具体实施方式
虽然本实用新型可表现为不同形式的实施例,但附图所示者及于下文中说明者为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并请了解本文所揭示者考虑为本实用新型的一范例,且并非意图用以将本实用新型限制于图示及/或所描述的特定实施例中。
现请参考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灯头100的外观分解图。发光二极管灯头100主要包括:一壳体110;一弹片120;以及一铜针130。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发光二极管灯头100可以安装于E27、E26、B22、E14等标准座的灯具。
壳体110具有两侧,分别为一第一侧110a与一第二侧110b,其中第一侧110a与第二侧110b有一特定间距110c。其中,壳体110尚设有复数个沟槽以作为散热路径。
弹片120位于壳体110内部,由一L型夹足121与L型夹足的一边121a延伸至一适当距离后折弯成具有一第一角度123的一外挑夹臂122所构成,用于连接一LED灯板(未显示于图中)。其中,弹片120可为一弹性可伸缩变形的金属件或一平整状的金属片。
需注意的是,上述的L型夹足121的角度与第一角度123为70度至120度之间。铜针130以一铆接压合的连接方式与弹片120连接,其中铜针130的中心线位于特定间距110c的中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亚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4200098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为单层上为复式的混合型住宅
- 下一篇:LED灯安装支架